5.科学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科学来源于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实践。它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在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发展和作用受社会条件的制约。现代科学正沿着学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方向蓬勃发展。
6.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通过对人们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所形成的各种具体观点和具体方法的总结、概括,运用一系列一般性的概念、范畴,按照一定的原则逻辑地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哲学从总体上概括地把握时代的内容,集中地反应时代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着时代精神的精华。
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
首先,具体科学都是以自然或社会领域中的某一方面为对象,它所研究的问题是具体的,限于特定的领域,而哲学以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如下雨的原因是什么,属于气象学问题;人如何对待生与死,属于哲学问题。哲学问题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它的提问方式和问题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
其次具体科学也具有理论性,但具体科学不研究作为研究主体的自我与对象的关系,只研究对象自身的规律。撇开认识主体单纯研究对象自身,这是具体科学的特点。作为世界观,哲学不仅要探求世界的客观本性和普遍规律,而且必须探求人自身以及人同世界的关系。
最后,具体科学表现为关于某一领域的某种具体知识,哲学则是对包括社会和人在内的世界的宏观把握。
8.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在内容上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精神和自然界、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第二方面是,“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是关于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性,确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把认识看成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唯心主义则把精神、思维看成世界的本原,认为认识是精神的自我认识,认识似乎不是反映客体而是构建客体。
思考:(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决定于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哲学的本性;决定于它在全部哲学中的不可超越性。
(2)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区别——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孟子“万物皆备于我”,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和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朱熹“理在气先”、黑格尔“绝对精神”)。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jg/13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