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邹平新闻》报道:
受去年秋汛影响,邹平小麦播种普遍推迟,苗情长势总体偏弱。为夺取夏粮丰收,邹平“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为农户提供科学精准的小麦管理方案。这段时间,正值小麦病虫害高发期,一大早,明集镇种粮大户刘水波的手机就收到了小麦管理的服务提醒。明集镇种粮大户刘水波现在根据“慧种田”这个平台提示,条锈病到了发生阶段,咱这亩地得抓紧预防,你们调过来无人机来,抓紧给干一下,无人机飞防手行,咱到下午就开始干,这亩地,两天就能干完。麦田管理随时手机提醒,这是明集镇小麦管理的新方式,一部手机在手,种田管理无忧。明集镇种粮大户刘水波用这个平台以后,什么时间出现什么病,怎么防治,用什么方法,你有什么疑难问题,有专家一对一地也可以线上,给指导立马解决。种地费工费时,而且投入也不少。为帮助种粮大户解决管理难题,年,明集镇投入多万元,建起了明集智慧农业服务平台,通过北斗卫星遥感和5G技术,随时掌握不同地块小麦长势和病虫害等情况,再由云计算系统给出最科学的管理方案。明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牛方鹏地块的不同颜色能够预测这个小麦的长势,它长得好或者长得孬,它的颜色是不一致的,种粮大户一部手机,信息全有,运用一部手机就能把他所种的土地全部管理起来。一部手机,就实现了农田管理“天上看、云里算、掌上管”。有了线上管理方案,线下管理也不能马虎。受去年秋汛影响,邹平小麦普遍晚播,长山镇种粮大户石学君种的0亩小麦,晚播了将近一个月。长山镇种粮大户石学君去年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雨水,地里的水下不去,种不上,这也是我们农场这0年第一次遇到。小麦晚播怎么保证产量,石学君和很多农户一样增加了播种量。以往每亩播麦种20斤左右,去年却增加到了30斤,仅这一项他就多投入五六万块钱。长山镇种粮大户石学君作为我们种地来说,真正花上这么多钱,能不能受益还是两面的,也不敢保证。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奎对这种极端天气晚播之后,弱苗如何去管理的情况,这些技术方面,很多是拿不准的,从技术的指导上需求量是非常大。为确保夏粮丰收,邹平开展了春季“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围绕推动晚播小麦“促弱转壮,早发稳长”,累计组织农技人员余次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管理。今年2月底,还专门邀请省农科院专家王法宏到麦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长山镇种粮大户石学君通过王教授现场给我们指导,什么时间去做什么,先镇压,后浇地,再施肥,让它什么时间去拔节,这样能挽救今年的苗情,这样我们通过这些去做,确实达到了效果,也让我们对今年小麦收成有了更好的希望。作为全省产粮大县,邹平去年粮食种植面积达63万亩,总产量超过4亿斤,实现了粮食生产“十九连丰”。今年通过“科技壮苗”行动,邹平小麦长势进一步好转,目前小麦一类苗已达36万亩,较越冬前提升了0.7个百分点。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奎我们坚持靠前服务,培训农户可续施肥、安全用药,推进落实我们的“一喷三防”,并且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计信息,今年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我们对冬小麦的丰产还是非常有信心。新闻频道:《邹平新闻》每晚9:30首播;22:00、次日7:00、9:00、2:00重播
民生频道:晚2:00重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