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认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存在的必要条件(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一致认可的目标)。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层次:上层、中层、基层)。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3.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它反映的是(必要性和目的性)。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4.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的特点包括(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边缘科学 )。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有效性,这一论述表明了管理的(实践性)
5.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1+12”的效果”指的是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观点:整体、“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模糊分界、保持“体内动态平衡”、信息反馈、分级、不断分化与完善、等效。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管理运动”发生在(美国)。新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代表的理论,如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业务流程再造、标杆超越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共同的特点有(创新、突破式改进)
2.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的是(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有: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使工人掌握标准化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工具;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7)实行职能工长制;8)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3.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甘特);吉尔布雷斯动作专家。
4.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管理过程学派基本观点:1)管理是管理是一个过程,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2)管理的职能有5个: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控制;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因地制宜。
5.管理过程理论之父法约尔提出企业六项基本活动:技术、商业、管理、财务、核算、安全;管理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十四项基本原则:P38
6.组织理论之父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理性—合法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作为理想组织体系基础的纯粹形态的权力是(理性—合法的权力)。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人员的考评和教育、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员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
7.梅奥,霍桑试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在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试验。霍桑试验的结论:职工是“社会人”、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霍桑效应(对环境的新奇与兴趣导致较佳的成绩)。
8.行为科学: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在行为科学理论的分支中,有关个体行为的理论包括(激励理论、企业中的人性假设理论),关于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理论包括:激励内容理论-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激励过程理论-期望理论、波特-劳勒模式;激励强化理论。团体行为理论:团体动力、信息、交流、团体及成员相互关系。组织行为理论:领导理论(性格、行为、权变)和组织变革和发展理论。
9.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贝克(组织结合力:职能规范系统、职位系统、沟通系统、奖惩制度、组织规程);群体行为学派:最早代表人物和活动是梅奥、霍桑试验,阿吉里斯提出“不成熟—成熟交替循环模式”;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管理就是决策;权变理论学派形成的基础是经验主义学说,认为企业管理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10.外部环境变化是战略管理受重视的根本原因。3C:变化、顾客、竞争,描述经济和社会环境基本轮廓。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发展。特点:系统性、长远预见性、对外抗争性、灵活应变性。
11.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特点:以顾客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ls/1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