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滴
点击下方▽绿色小喇叭收听节目啦~
笑傲江湖,我是高莉
年4月16日14点,中国“器官移植的拓荒者”、医院教授夏穗生与世长辞,而4月17日是夏老95岁的生日。家属遵照夏老生前遗愿,捐出其眼角膜。同时,家属代他捐献了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用于医学研究。
夏老从医几十年,他用条狗的实验打开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大门;建立新中国第一个器官移植研究所;实施亚洲第一例腹部多器官移植手术;培养中国器官移植第一批研究生……面对无数的“首次”“第一”,这位医龄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人曾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惟愿不负国家培养。”
年,中国器官移植数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器官移植在我国如何一步步从动物实验走向临床应用?这一切都离不开夏穗生。
年4月,夏穗生出生于浙江余姚一个殷实之家,中学时代在上海度过。上世纪50年代,夏穗生从同济医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医生。确定研究方向时,他义无反顾选择了外科。“那时,外科在我国刚刚起步,有许多工作要去做。”
年,国际上首先实施狗的同种异位肝脏移植实验。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这一医疗界的新闻并未广泛传播。年9月10日,夏穗生将一只狗的肝脏移植到另一只狗的右下腹,术后,这只移植了肝脏的狗存活了10个小时。这是国内对于肝脏移植的一次实验性探索,与国际医学发展不谋而合。
年,美国施行了世界首例人体原位肝脏移植手术,患者存活了7天。消息传出,步入不惑之年的夏穗生立即查询英文和德文的相关资料。然而翻阅所有相关论文、报道后,夏穗生的心凉了半截——手术方对核心技术只字未提。
“突破技术难关,只能靠自己。”夏穗生翻阅资料、建立实验室,由于缺乏人力、财力的支撑,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这项工作一直在胶着中进行。
年,医院腹部外科研究所副主任。已年近半百的他,在重症肝病病人的眼神里,感受到强烈的求生渴望。“肝脏疾病一旦到了终末期,肝移植就是患者唯一的希望,器官移植事业亟待启幕。”
“让我国医学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必须开展器官移植,这是祖国的召唤、患者的嘱托。”夏穗生说,“一种渴望进行肝移植的执念渐行渐近。”“既然没有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就自己摸索着做。”夏穗生笃定决心。
医院档案馆里,一张发黄的手术照片定格着那段尘封的历史。一幢古旧的两层小楼,刻录着夏穗生和同事们最艰苦的5年时光。看似平淡无奇的实验室,注定惊心动魄。一个直径约70厘米的小型消毒锅,是实验室里最先进的“家当”。这个靠一盏煤油汽灯点火、不停往打气口打气才能升温的设备,仅术前消毒就需要耗费一天的时间。
器官移植部分手术用品
年9月5日,第一只狗的异体原位肝移植实验进行。供肝组取肝、受体组切肝并实施肝移植,一个看起来原理非常简单的手术,却潜藏着重重危机。血管吻合的顺序、凝血机制的建立、术后排异的规避……一系列问题都是未知。
第一次实验失败了,第二次也失败了,第三次还是失败。夏穗生把实验狗的肝脏切下来后,创面血流如注,他只能用细丝线逐个点去结扎。每次手术下来,仅打结就有个,才能将出血点止住,这大大增加了手术时间和风险。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研究,夏穗生发现出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供肝失活或功能极度不良;二是受体肝被切除后,无肝期凝血机制紊乱。昼夜攻关,他发现在常温下肝耐受缺血时间极短,但如果将缺血的肝迅速以4℃的保存液灌洗降温,就可以延长存活时间,达到4小时左右。
问题发现了,可购买昂贵的保存液又成了难题。“自己做!”这难不倒夏穗生。参照国外的保存液成分,夏穗生自制溶液,成功延长了缺血肝的存活时间。
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是一项世界医学难题,国内外都在攻关。由于当时没有有效的免疫抑制剂,肝移植后的狗往往只能存活几十个小时。“这样的移植对延长生命失去意义!”夏穗生带领移植小组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合作,最终发现从马身上提取的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可以更好地控制排斥反应。
历经4年多时间,开展98次分解手术、实施次狗的原位肝移植术后,谜团终于被一一揭开。经过多番改进,肝移植手术核心模式终于被确定下来。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自主掌握哺乳动物大器官移植的完整手术。
年12月30日,夏穗生刻骨铭心。那天,他为一位肝癌晚期的女患者成功施行了肝移植手术。不久后,又为一位男性患者开展了肝移植手术,患者存活了天,创下了当时国内肝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的纪录。
从实验室到人体,器官移植实现了令人振奋的跨越。中国人体器官移植事业从无到有,就此起步。
年,夏穗生在《中华外科杂志》发表《例狗原位肝移植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并在第九届全国外科学术大会上报告,整个外科学界为之振奋,并由此掀起了我国第一次器官移植的浪潮。
其后,夏穗生将视野投射到其他各种器官移植上,并不断创下新纪录:年,成功进行我国首例胰脏移植;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亲属活体脾移植;年,成功实施亚洲首例腹部多器官移植……。
例狗原位肝移植论文
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在夏穗生带领下,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开展了包括肝、肾、胰腺、甲状旁腺、胸腺等多种器官的移植。正当医学界为夏穗生屡创移植纪录而惊叹时,他却悄然“转身”,转而培养器官移植事业“接班人”。
“要让中国器官移植的事业发展壮大,关键是人才。”“让年轻人站在前台,我的任务是搬梯子。”这是夏穗生常说的话。他对学生们的学术要求,是国内暂无人研究的课题和国际最先进的课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立起中国医学的脊梁”刘乐欣、姜洪池等一大批国内器官移植中坚出自夏穗生门下。
年,夏穗生凝聚自己毕生科研和临床经验,主编《中华器官移植医学》专著出版。我国著名器官移植专家、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教授在书序中评价:“夏穗生教授是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开创者,他从医70年的奋斗史也是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生动写照。作为我国器官移植的奠基者,他鞠躬尽瘁,参与、推动和见证了我国器官移植发展至今的全过程。”
中国人体器官移植事业就此起步。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器官移植大国,但器官短缺依然是一个难题。
年3月26日(武汉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夏穗生登记成为一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要别人捐献遗体器官,自己不做出榜样,只讲空话,不做实事,不行。”夏穗生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器官移植获得新生。
夏老辞世后,家属遵循他的生前遗愿,代他捐赠了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这一百万元,大部分是夏老的积蓄,还有些是儿女的积蓄。
夏老的家属签署遗体捐献协议书
女儿夏丽天说:“我爸爸干了一辈子移植,培养的学生是最多的。他捐这个钱,是为了让器官移植事业后继有人,同济能涌现出更好更尖端的人才。”
夏丽天说父亲生活非常简朴、简单,不讲究吃穿,没有任何嗜好:“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是器官移植。”夏丽天记得很清楚,父亲做第一条狗的实验时,就住在实验室,跟狗一起睡,后来做第一例肝移植、第一例脾移植也是这样。
“爸爸90岁时,在同济一次会议上还说,要为同济器官移植发挥余热。”夏老言出必行,90岁高龄还参加学术会议、写论文、为学生改论文。“逐字逐句改,连标点都不放过。”夏丽天说,父亲在90岁时脑梗,年1月病情恶化,卧床不起,即使这样,只要清醒时,他就抱着书在床上看。
夏穗生女儿夏丽天
“严师出高徒”。医院器官研究所所长陈知水教授年考上夏穗生教授的研究生。“我的老师一生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陈知水告诉记者,年自己才33岁,那时候国内能成功实施肝移植手术的医生凤毛麟角。夏教授让陈知水主刀,5个小时手术,他坐在一边悉心指导,还给陈知水打气:“胆大心细,放手做,失败了算我的。”
陈知水说,夏教授很严谨,对学生非常严格。有一次陈知水查房,比约定时间晚了5分钟,夏教授什么都没说直接就走了。“哪怕是主任,只要做错一点事,后果都会非常严重,会被夏老骂哭。”
夏穗生学生陈知水
医院肾内科教授吕永曼回忆,20年前被邀参加夏穗生教授组织的多学科大会诊,由于病情需要,决定由她给患者行肾活检。患者病情非常重,她很担心害怕。“夏教授安慰我:小吕你认真做就行,我们已经做好各种预案,有责任我来承担!最后肾穿手术顺利完成!”这是吕永曼从医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会诊。
88岁高龄、远在法国的医院妇产科教授顾美皎得知夏穗生教授病故的噩耗,说:“悲痛失去伟大的外科学家,缅怀恩师!”“夏教授是我们学生最钦佩的老师,他是有名的江南才子,文章一气呵成,手术精细漂亮。”顾美皎说,“他有理想有抱负,从肾移植到肺移植,一步一个脚印,从来没有停止过。”在顾美皎眼里,夏穗生教授是最单纯的医生,身上没有一丝商业气息。
学生们为夏老祝寿
年,在黄冈开一次学术会议时,夏教授讲到外科医生的成长有3个要素,一是天赋,二要勤奋,三是机遇。学生们最能感受到的是这位医学大家的无私严谨,许多人的课件讲稿是不外传的,而夏教授的学生只要提出要求,都可以得到他讲课的资料,“让大家都好好学习”是他最大的愿望。顾美皎教授是已故著名外科专家张应天教授的夫人,她说,夏穗生教授手术技法全面精细,张应天的刀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夏穗生。
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邵永胜深情回忆:夏穗生教授对我们年轻人尊重、爱惜,真心帮助,没有一点门第观念。
年,年轻的外科副主任医师邵永胜等人主持完成了一项科研课题,目的是通过评分方法减少抗生素的滥用,这在当时是比较前沿的结果,通过专家委员会鉴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会后,邵永胜将研究报告以论文形式投稿至国内权威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辑部来信表示可惜,说二审被否,因为有争议,不能录用。最终的结果是,这篇有争议的论文发表了,而这背后是夏穗生教授默默做出的严谨的评价。
当时,夏教授是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副主编,他看到文章后专门写下了近字的评语,明确指出:该论文从定性发展到定量评分,无疑增加了客观数值,有更大的说服力。这篇论文提出的命题其实是个复杂而有争议的问题,学术文章后配专家评语是很罕见的,夏教授的论述无疑体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学术权威对科学的尊重、对前沿知识的前瞻性认识和对一个无名小辈无私的提携。
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至今已取得长足发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年4月7日,捐献志愿登记人数人,捐献器官个,实现捐献例。
夏老,千古!
结尾歌曲↓↓
听完记得点赞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ls/12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