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历史 >> 正文 >> 正文

刘骥黄少澜教师绩效工资的科学实效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2/6/13

教师绩效工资的科学实效与管理实现

——基于37国数据的经验分析

作者

刘骥黄少澜

刘骥,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黄少澜,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博士研究生

本文原载《深圳社会科学》年第1期

摘要

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是各国吸引优者从教的重要政策手段,不仅影响教学品质,还关乎教育结果提升,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一环。如何有效实现优教、优学、优酬的三赢优质教育均衡是关键。区别于现有文献基于单一国别教育情境的研究论述,采用由国际学业评估项目(PISA)与经合组织(OECD)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追踪数据整合而成,涵盖37个国家、所学校,共名学生的跨国大规模样本开展实证分析,依托教育生产函数,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探究教师绩效工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实际关系,对教师绩效工资科学实效的平均效应量、异质化影响、管理形式差异分别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学生、学校、国家三层自变量因素可能存在的偏误影响下,执行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的国家相较未执行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的国家,学生成绩高出12.87分,或相当于0.4个学年的学习增量,从证据层面提供了科学实效依据;并且,执行教师绩效工资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还与学校、学生层变量间存在可观的异质性影响,且因绩效工资决策层级、发放形式情况产生差异,从证据层面提供了管理实现建议。基于上述结论,建议强化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优教优酬”激励效应、构建符合实际教育教学场境的教师评价与激励体系、灵活安排教师绩效工资的管理方式与发放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政策实践研究的实证导向。

[关键词]教师政策;绩效工资;工资改革;绩效考核;PISA

一、研究背景

优秀的教师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还对学生心理健康、行为习惯、责任心养成等教学以外的其他方面影响深远。正因此,吸引优者从教成为了各国教育系统的共同追求。在世界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多劳多酬与优教优酬的收入分配机制是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重要举措。在我国,自年颁布《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问题的通知》起,奖励性工资就已经成为教师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提出教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与津贴补助组成,标志着全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基本确立。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再次明确指出“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等要求,一方面提倡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办法、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优化人才结构、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保障新时代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当前,国内外有关教师绩效工资效果的学界讨论主要聚焦于激励教师行为、促进教师留任、提升学生成绩三方面,并已经形成了对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能否有效提高学生成绩的热点争论。

第一,在激励教师行为方面,学界通常认为绩效工资的影响主要通过奖励高质量教学品质从而激励教师改善工作行为。在理论上,有研究者认为绩效工资制度能有效通过将工作报酬与工作效果挂钩,建构组织与成员之间基于“有效输出”(effectiveoutput)的交换机制。更具体而言,实行教师绩效工资所产生的“有效输出”是通过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整体职业吸引力,从而实现优教、优学、优酬的三赢机制。然而在实践中,有研究表明激励阈值具有高度重要性,若绩效工资奖励太低则难以引起教师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ls/1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