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 >> 正文 >> 正文

从行动开始自我管理的科学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1-5-4

本文字数字

阅读时间4分钟

请你放下浮躁,认真阅读完

你好,我们为你准备的书是《从行动开始——自我管理的科学》。说到自我管理,相信你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比如:想要坚持早睡早起,想要控制饮食、塑造苗条身材,或者立一个小目标,每个月要读完几本书等等。然而结果通常不尽人意吧?我们在想行动和真行动之间,总是有一段距离,因为拖延和懒惰,很多计划最后不了了之。为什么定计划时斗志昂扬,执行时却总是半途而废?是态度不好,方法不对,还是缺乏意志力呢?本书作者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他认为,一切成果都取决于行动本身,在一件事的准备、开始和进行中,“行动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本《从行动开始》的核心观点。先为你介绍一下本书作者,他叫石田淳,来自日本,一直致力于研究人的行为,在自我管理这个领域有很高成就,被称为“日本研究行为科学管理第一人”。他不仅担任日本行为科学管理研究所所长,还是美国行为分析学会和日本行为分析学会的会员。他曾到美国学习行为分析学和行为心理学,他提出“行为科学管理”,将焦点聚于人的“行为”。这个方法被美国太空总署,也就是NASA,还有飞机大亨波音公司在内的六百多家公司采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本书《从行动开始——自我管理的科学》就浓缩了石田淳关于“行为科学管理”的思想精华。相信学习过后,曾经那些让你纠结和头疼的难题,将变得不再艰难。下面,我将为您解读这本书的精华内容。我将按照时间维度,从行动前、行动中、行动后三个方面展开。在行动前,我们观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你难以改变?我会告诉你4种认知误区,帮助你一一对照,逐个攻破障碍。在行动时,我们分析什么因素容易导致自己偏离初衷?我会教给你3个原则,确保行动不跑偏。行动开始后,我们思考怎样保持耐性?我将为你讲解如何在行动中做抉择,以及如何坚持住、别放弃。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从行动开始,一起学习吧!0行动前:为什么开始行动这么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是为什么呢?这本书告诉我们,开头难,往往是这4个认知误区造成的。第一,认为行动的成功取决于意志力。你可能会问,行动本来就取决于意志力啊,这有什么错呢?先别急,我们来看本书作者的一个实验。这是一个关于“棉花糖”的实验。作者找了一群4岁的小孩子,在他们面前摆放了各式各样的棉花糖,然后说:“小朋友们,如果你能在5分钟内不吃棉花糖,我就会送给你2个棉花糖;如果你在5分钟里吃了棉花糖,你就不会再得到新的棉花糖了”。结果,有些孩子真的忍了5分钟,而另外一些孩子却没忍住。后续,实验员跟踪监测这些孩子的成长情况,发现当初那些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长大后事业整体上都很成功,而另一些孩子,混的相对差一些。说到这,很多人都已经下了结论:你看,意志力很重要吧。但作者石田淳却观察到了这个实验的细节,他发现这些能忍住不吃糖的小孩,并不是因为意志力,而是他们会主动做出一些动作,比如:用手捂住眼睛,或是玩自己的头发,又或是伸手撕扯那些棉花糖。可见,他们的成功不是因为经得起诱惑,而是通过一些行动让自己远离诱惑。这个实验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意志力的看法。原来,与其考验你的意志力,莫不如通过一些行为去远离诱惑,也就是俗话说的“眼不见,心不烦”。这在生活中也能很好的实践,比如:你每天总是不自觉刷手机,影响工作效率。你想要凭借意志力,告诫自己不要碰手机,通常是很难做到。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手机拿到你看不到的地方,比如锁到柜子里。这要比提醒自己不去玩手机有效多了。这就是第一个认知误区,成功的主要原因不是意志力,只有开始行动才会更接近成功。下面我们看第二个认知误区,认为:积极都是好的,消极都是不对的。你可能不同意这句话,难道积极并不好,消极反而对了吗?先别急,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一个打算戒烟的人,如果一整天没有抽烟,他会认为自己意志力超强,很满意;但是第二天他如果忍不住抽了一根,就立刻陷入自责中。继而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想法,“我第二天就坚持不住,一定会被亲朋好友看扁的”“我恐怕什么事都做不好吧”“我已下了坚定决心一定要戒烟“”不,我一定要振作起来,以后打死也不抽了!”你看,这些想法,听着都累。其实,人类本来就不是随时随地都能保持积极心态的,谁都有软弱的一面。如果你遇到挫折,感觉到很失落,那这个时候最该做的是让疲惫的身心放松休息一下,而不是强迫自己乐观。我们要做的,是具体的行动。你想戒烟,如果第二天没坚持住,那就做一个具体的计划去避免再犯,比如:先坚持两天不抽烟,然后坚持三天,然后五天,循序渐进。这是第二个误区。还有第三个误区,就是人们通常高估自己,并对他人有偏见。这是什么意思呢?我先问你个问题: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我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都不是真正的理解我,只有我自己最了解自己。”然而,通常人们对自己的认识都是不理性、不客观的。你可能也遇到过,明明是一个很小气的人,但经常跟别人说:“我这人非常大方”。除了对自己有认知偏差,人们还愿意带“有色眼镜”看他人,也就是“偏见”。比如:一位穿着端庄、长相漂亮的女士摔倒,你认为她可能是身体不适。而另一位穿着皮衣、扎着脏辫、有纹身的男人摔倒,你多半会认为他喝多了吧?这就是对自己高估,对他人有偏见,这都会阻挠我们做出行动。例如:在生活中,你只是看了几篇文章,就好像恍然大悟,突然觉得自己是育儿高手了。或者在职场中,你对于那些快速晋升的人带有偏见,于是你就灰心丧气、不那么努力了。下面还有第四种误区,叫做过分在意损失,过度害怕失败。人们都很想赚,不想亏。比如:你购买了股票。如果你的股票跌了,你不愿意卖掉。你想,现在卖掉肯定亏损,再等等,没准还能涨回来;如果你的股票涨了,你可能会马上卖掉。因为你害怕它突然跌了,你希望及时套现。这就是过分在意损失。试想,已经跌了股票,涨回来只是你的希望罢了,有很大的概率会继续下跌,立即抛售,把损失减到最小,也许是更好的办法。另外,人们还会过度害怕失败。比如:你从20岁开始交往的男友,你一心想跟他步入婚姻殿堂。可是直到30岁,你才发现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渣男。你家人、闺蜜都劝你应该一刀两断,可是你却因为“不想浪费之前交往的时间”而犹豫不决。这在经济学中叫“沉没成本”,就是你已经付出,收不回来,继续付出只会继续损失。过分在意损失、过度害怕失败,都会在我们行动的起跑线上设一道关卡。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去接受已经确定的损失;同时,别怕失败,把失败当做是宝贵经验,避免下次失败。说到这里,我们就已经了解了为什么开始一项行动总是很难,接下来,我们就要克服这些难题,开始行动。02行动时:3个原则,制定合理目标,行动不跑偏我将教会你使用3个原则,制定合理的目标,让行动不跑偏。第一个原则是:活在当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8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