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学院主题学术报告会
-出版科学系教师专场-
为迎接南京大学周年校庆,展现学术风采碰撞思维火花,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于5月18日上午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了出版科学系教师专场学术报告会。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主任张志强教授进行主持并做学术报告,同时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王鹏涛教授、吴燕教授、杨金荣编审和林佩博士分别做主题学术报告。
会议伊始,张志强教授做开场白,对校庆讲座的意义做了说明,并以“出版学学术史研究现状与展望”为题进行学术报告。张教授从出版学的发展历程出发,讲述了陈伯逵、杨家骆等先生早期对出版学的探索过程;随后,从学科目录设置的角度介绍了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中国的出版学在各自学科目录中的设置情况并进行了比较,指出了目前我国出版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了出版学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与指导作用;最后,对出版学学术史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出版学学术史研究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展望。报告结束后,张教授还对与会听众的提问进行了解答。
王鹏涛教授带来了以“知识服务的走向和远景:兼论出版数智化转型的基本命题”为题的学术报告。王教授首先对知识服务和知识付费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和归纳知识付费的兴起原因和其发展阶段;随后,对知识付费商业模式从四个角度进行了阐释,并总结了出版领域不同类型的知识服务模式,对其建构原则和工作侧重进行解读;接着,又辨析了知识服务视角与数字出版学研究之间的关系,详细介绍了知识服务视角下数字出版概念谱系的构建。最后,王教授对知识服务下出版业态未来的走向进行了展望和预判,并分享更多有关出版数智化的思考。
吴燕教授围绕编辑的权力是什么、编辑的权力为什么是隐蔽的以及如何生产三个问题,展开关于“生产余秀华——关于隐蔽的编辑的权力”的分享。首先,吴教授从福柯的知识与权力、布尔迪厄的场域等概念入手,引出编辑的权力这一议题;然后,具体分析曾任《诗刊》编辑的刘年出版余秀华作品的过程和细节;最后,说明余秀华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诗人的范畴。通过吴教授的分享,听众们真切感受到编辑在打造一本书,推出一个作者时的主体创造性,领悟到编辑、出版、发行一篇诗歌或一部作品的过程,无不体现着编辑的选择和智慧。
杨金荣编审开展了“胡适与美国国会图书馆:以中国珍稀文化典籍的寄存复制为中心”的专题报告。报告分为胡适与图书馆及其事业的因缘,胡适在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ofCongress)为中国珍稀典籍找到安身之所,胡适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复制中国珍稀典籍中所扮演的角色,胡适与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主任恒慕义的学术交流四个部分。报告全面地介绍了胡适保护中国珍稀文化典籍的历史经过,体现了胡适与美国国会图书馆这段历史渊源对双方学者乃至双方国家的意义,这是由学者私人之间的信任与联系推动的一次重要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林佩博士分享了“法国儿童哲学绘本的出版”相关内容及案例。林博士从哲学的概念和儿童的界定入手,说明儿童如何与哲学产生关联以及法国社会的相关实践。针对儿童是否需要哲学这一问题,林博士列举学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引用实践中法国小光芒儿童哲学工坊(Lespetiteslumières)、法国卢梭公园活动等案例来进行阐释。此外,林博士讲解了儿童哲学绘本主题类型、儿童哲学绘本出版形式等内容,最后又回归到儿童哲学是什么的问题上。林博士的报告结合了自己的留学经历和研究兴趣,增进了与会听众对法国儿童哲学绘本出版现状的了解。
五位教师的报告各有侧重,聚焦出版学界、业界的不同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与会的学生乃至同行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本次活动还吸引了北京印刷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师生参加,共同庆祝南京大学建校百廿,共襄盛举,共享发展。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全体师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精神,加强学科建设,为“雄创一流”贡献力量!
(游涛毕聪慧)
年5月18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