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发明无疑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居民对世界文化的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楔形文字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并率先使用,后来被古代西亚地区许多讲不同语言的民族借用、构成文字的“笔”画的一端呈三角形——即楔形的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棒软泥板上刻写,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画,所以线条笔直形同楔形,使用芦苇秆或木棒压印在泥板上来方便书写,因此文字笔画大都为具有三角形的线条,而字形也随着文明演变,逐渐由多变的象形文字统一固定为音节符号。
苏美尔语苏美尔语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语言。苏美尔人发明了一一种象形文字,后来来这种文字发展为楔形文字。这是人类已知最古老的文字。
苏美尔语是一种黏着语,和印欧语系或塞姆语系[1]的形态变化语不同。它的词根不变化,基本的文法单位是复词而不是单个的词。其语助词多保持独立的结构,不必附属于词根。在词汇、语法和句法构造上,苏美尔语自成一格,和任何其他现存或已死的语言都没有关系。苏美尔语的音素分元音和辅音两种,其中有6个元音,15个辅音。元音发音常随元音和谐规则而变化,尤其是语助词中的元音,都短促,不重音。元音在字尾或两个辅音之间常常省略。辅音在语尾时不发音,只有在以元音开头的语助词之前才发音。苏美尔语的词根大部分都是单音节,也有一些复音节的词。
阿卡德语阿卡德语是指古代西亚两河流域阿卡德人的语言。属闪含语系。其书面形式为楔形文字。阿卡德人最初使用苏美尔文字。约公元前年阿卡德语出现,公元前约年萨尔贡大帝建立阿卡德帝国后成为官方语言。阿卡德人筛选苏美尔语的词义和语音,吸收苏美尔文符号的表意值和音值,创造一些新的符号,使两种文字有较大差别。后又以许多带有新音值的符号取代旧符号。至公元前20世纪,形成一套完整的包括表意符号、限定词(表示事物种类的前缀符号)和音符的文字体系。语音体系包括20个辅音和8个元音。名词有主格、属格和宾格,有单数、双数和复数,有阳性和阴性之别。动词有过去时态和现在时态。
埃兰语最早借用楔形文字的是埃兰人。与苏美尔人一样,埃兰人是古代西亚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从公元前第4千纪起居住在苏美尔人以东的山区(在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高原之间)。从公元前第3千纪初期起,埃兰人就有了自己的图画文字,即苏撒文字(原始埃兰文字),这种文字与苏美尔语样属于黏着性语言。从公元前第3千纪中叶起,随着埃兰与苏美尔及后来的巴比伦联系的增多,埃兰文字在阿卡德文字的影响下,具有了楔形文字的形状。同时,埃兰人还借用了阿卡德语来书写文件。后来随着埃兰文越来越语音化,它基本上变成了音节文字。
胡里语大约从公元前年起就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西北部的胡里人,在索不达米亚的西部首先采用了楔形文字来记录自已的语言。胡里人来自亚美尼亚山区,他们的语言既不属于塞姆语系,也不属于印欧语系。现在最早的胡里文献发现于幼发拉底河中游的名城马里,它们属于阿摩利人诸王的文献,时间始于公元前18世纪的汉漠拉比时代。楔形文字很快由胡里人传给了小亚细亚诸民族。
赫梯语早在公元前年左右,原始的赫梯人,亦称哈梯人,就已经在哈梯城及其附近地区创造了自己的文明。赫梯人大约在公元前第3千纪末和前第2千纪初居住在小亚细亚以及亚述和巴比伦尼亚以西地区,无论从民族起源来说,还是就语言来说,赫梯人都属于印欧民族,赫梯语被认为是最早的印欧语言。
赫梯人对楔形文字的借用和大量苏美尔语及阿卡德语文献在哈图沙的发现,证实了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成分在赫梯语言文字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
阿拉米语阿拉米人文化的持久影响主要在于其语言一阿拉米语的广泛传播阿拉米语传插范围之广,影响之深,现代的一些少数民族可为此提供明证,现在世界上少数地区仍有人在使用阿拉米语。这种状况是多种原因促成的。其一是阿拉米人移民的范围大,从西部跨约旦(Tansjodan)到东部邻近波斯湾的广大地区,到处都留下了阿拉米人的足迹,阿拉米语一时成为国际语言,是国际间商业交往和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阿拉米语的广泛传播还与其自身的语言书写系统有关。
到公元前第2千纪下半期,整个近东除了埃及和克里特,刻在泥板上的阿卡德语[2]楔形文字已经成为标准文字,应用于交流和经济文献中,甚至在埃及也时有应用。但阿卡德语的楔形文字是一套笨拙的文字系统,有一大堆表意符号和音节符号需要记忆,学习和掌握这些符号往往需要费时很多年只有少数专家能够坚持下来并学懂弄通,因此必须对文字进行简化处理。
从公元前第2千纪中叶开始,人们就开始尝试设计更为简便的文字。这些新的文字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废除表意符号和尽可能地减少表音符号,使之减少到30个符号以内。[3]在这些新的简化文字系统中,最成功的是约公元前年迦南人[4]发明后被腓尼基人采用的字母文字。这是后世所有字母文字的基础。希腊人不晚于公元前年前从腓尼基人那里学到这套文字系统,并发展成了希腊文。希腊人的字母文字系统随后传遍全欧洲。阿拉米人也采用了迦南一腓尼基字母文字,时间应该不晚于公元前9世纪上半期,因为有很多属于这一时期的阿拉米语铭文发现于叙利亚和约旦河谷。
由于阿拉米人穿越了从叙利亚到巴比伦尼亚的广大地区,很多人从事商业贸易活动,阿拉米语在商业文书和国际外交书信中特别受欢迎。最主要的是,阿拉米语非常好学,只需要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掌握。所以,即使在阿卡德语楔形文字居统治地位的地区,从公元前8世纪中叶开始,阿拉米语也已经成为辅助性语言了。亚述宫廷中拥有大量掌握阿拉米语的专家,阿拉米语甚至成为亚述帝国的另一种官方语言。
乌加里特语大约在公元前年,叙利亚的乌加里特人发明了一种字母文字。乌加里特是一座港口城市,是古代操西塞姆语的居民的众多小国家的中心。乌加里特文字是近东地区最古老的字母文字,总共由30个符号组成,它既没有表意符号,也没有限定符号或部首符号。乌加里特人已经知道按字母顺序来排列塞姆字母表,这种字母顺序后来才被欧洲人所袭用。乌加里特楔形文字和苏美尔-阿卡德楔形文字之间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个别乌加里特语字母虽然形态上是“楔形”但可见其与其他西北闪语的“线形”文字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
乌拉尔图语公元前9世纪,生活在亚美尼亚山区的乌拉尔图人从亚述人那里借用了楔形文字,以此发展了自己的文字。乌拉尔图人从前居住在现在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南部地区,大约在公元前第2千纪末,他们就有了自己的象形文字。他们的语言与胡里语同族,属非印欧语。乌拉尔图国家这个名字就来自亚述语,公元前9世纪初乌拉尔图国王萨尔杜里的古老的楔形文字铭文就是用亚述语刻写的。但乌拉尔图人并没有完全照搬照抄亚述的楔形文字,而是对它进行了一些改造,他们把符号的数量减少到个,其中音节符号约个,表意符号、限定符号和数目字符号约为个。这样,乌拉尔图人的文字基本上具有音节性质,并大大地避免了亚述一巴比伦文字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公元前6世纪,随着乌拉尔图国家丧失独立性,乌拉尔图文字也就消失了。
古波斯语最后一种在亚述一巴比伦楔形文字基础上创立的文字是波斯人在阿黑明尼德王朝时期(公元前6世纪)发明的波斯文,即古波斯楔形文字。古代波斯人居住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以东相当于现代伊朗的地区,其语言属印欧语系的伊朗语族。波斯人在创立自己的文字体系时,不仅采用了巴比伦人楔形文字的外形,还向他们借鉴了音节原则。虽然如此,古波斯文除了与巴比伦楔形文字有相似的外形外,在其他方面鲜有共同之处。古波斯文实际上是一种不彻底的字母文字,它由36个字母符号组成,其中包括3个孤立的元音符号和33个音节符号。在较晚时期,还曾使用了几个表意符号。古波斯楔形文字的应用范围很狭窄,主要用于记载国事。公元前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帝国后,这种文字也就随之消失。
卢维语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区古代居民使用的众多语言文字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它是唯一一种用两种文字体系表达的语言:一种是楔形文字,一种是象形文字。卢维语楔形文字铭文主要记录在泥板上,内容主要涉及宗教仪式活动。卢维语象形文字的使用年代集中在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末、公元前10—前8世纪末的两个阶段,相比之下,维语象形文字的使用范围、区域、文献类型和内容则更加广泛[5]。跨越了安纳托利亚古代国家赫梯王国统治的末期及新赫梯时代。
腓尼基语腓尼基语是一种北闪族语言。腓尼基字母在公元前年出现,由原始迦南字母演化出来。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他们的腓尼基语。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早期的腓尼基字母缺少用于辅助记录元音的辅音字母(abjad),但晚期腓尼基语中是存在的[6]。腓尼基铭文曾在考古遗址中发现,包括一些腓尼基城市及地中海周边的殖民地,例如比布鲁斯(在现今的黎巴嫩)迦太基(在现今的突尼斯)。
参考^塞姆语系通常被分为三个大分支语族:1.东分支(或称东北分支),只有阿卡德语属于这一分支;2.西北分支(或称北分支),这一分支通常分成两个小分支,迦南语和阿拉美米亚语;3.西南分支(或称南分支),这一分支包括两个分支,北支以阿拉伯语为代表,南支包括埃塞俄比亚语和南部阿拉伯碑文语。
^巴比伦语是阿卡德语的方言(群)之一。巴比伦语就是阿卡德语。
^
HZhang大佬认为,对于自幼训练并熟练掌握文字的书吏而言,书写是他们的职业职责,不需要“费时很多年“、”坚持下来并学懂弄通”这种预设,且古时复杂文字究竟社会作用如何大概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如果文字起到固化精英阶级结构的作用,则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可以有代为书写阅读通讯的“文人”,足以满足日常需要,是否存在所谓文字改革的需求其实都难说。而当需要的时候,出现的所谓的“简化”也无非是商人在符号使用方面的简化,“废除表意符号和尽可能地减少表音符号”或许合适,但是这种大概可以成为民间行为的调整,或许并没有“文字”角度的考量,因此更不可能存在具体目标性、本质性的“设计”。^这个古语在公元前1世纪通常表示腓尼基和巴勒斯坦。
^刘健.卢维语象形文字文献基本特点探析[J].社会科学研究,,():-.
^根据大佬科普,辅音文字虽然理论上应当是只记录辅音,但事实上无论闪族所有使用辅音文字的语言,都在历史上的某个阶段发展出辅助记录元音的正字规则,腓尼基语如此,阿拉伯语、希伯来语、乃至古代南阿拉比亚语,都是如此,甚至乌加里特语的字母表中也添加了非单纯辅音音位、含有元音要素的三个字母。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1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