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典的经济理论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那时的一般企业规模不大,资本家凭个人的经验和才能即可管理好企业,故个别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从未成为经济学家们论述的课题。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大型垄断企业纷纷出现,仅凭经验已不一定能管好大企业,同时,劳资纠纷事件也增多,如何处理劳资关系,特别是工资报酬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情况给企业管理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客观基础。于是,在本世纪初开始产生了企业管理这门学科的首创著作。
科学管理制度的创建
泰罗(FrederickW.Taylor,~)的幼年时代曾因患目疾而退学休养。十八岁时到一家小机械工厂当学徒。四年学徒期满后,转入米得发尔大钢铁厂当工人。在此厂工作的十三年中,他利用工作之余,上夜校就读,最后获得机械工程师学位。
因此,他能由一个普通工人逐步被提升到总工程师的职位,并从实际经验中创建了他的科学管理制度。年离开米得发尔厂,受另一家钢铁厂聘请三年,代为改革管理制度,使其管理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发明了现代使用的计算尺。年以后不再担任固定工作,从事一种他所创行的“顾问工程师”职业,受人聘请对管理改革事务提供建议,并致力于讲演和写作,以宣传科学管理的意义。其代表著作有:《工厂管理》(年),《科学管理原理》(年)。
泰罗创建的管理体系,当时被称为“泰罗制”(Taylor.System)。他本人不同意此名称,认为这不是成于一人之手,故不能以他的名字命名,但管理科学的建立,他的首创功绩是其他人无法与他相比拟的。
高工资、低成本原则
首创高工资、低成本的原则,经济学家及一般工商业者的传统信念均认为,工资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工资,必然提高成本。泰罗从他的长期实践经验中概括出的观点是:高工资产生高效率,高效率将降低产品成本。这是他的科学管理方法在当时能获得人们重视的关键,也给经济学的传统工资理论增添了一个崭新的观点。
关于高工资,他提出一种“差别计件工资制”,即超过定额以上的生产量,其超额件数愈多,按愈高的工资率支付工资,而不是按习惯方式,以同一的计件工资率支付。这样的高工资,可以大大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而企业在支付高工资后仍能获取较大利润。另一方面,由于成本降低,其产品价格就不会提高,甚至还可能降低,从而扩大产品销路。所以,此原则对工人、资本家和消费者三方面均有利。
职能式的组织管理方式
职能式的组织管理方式,大工厂的传统生产管理方式是一种军队式的组织管理方式,由工厂通过工头下达生产任务,让工人自己去完成。但一个工人凭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可能使生产率有较大提高。即使有此可能,对工人本身并无多大利益,还可能因生产率之提高而减少工人数量,造成失业,于是形成普遍不愿过多工作的无形息工现象。
泰罗的职能式组织管理方式,将生产规划、技术操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改进,生产定额的研究和制定,操作记录的登记和分析以及其设计事务等,另设计划部门分工专管,使各个工人专心于自己的操作。这样会使工作效益不断改进提高。
劳动过程的时间和动作分析
劳动过程的时间和动作分析,时间和动作分析是泰罗所谓科学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其体系的科学性的最具体体现。这是将车间中的每一项具体操作过程,分别通过反复的调查研究,找出并消除操作过程中不必要的和重复的动作浪费,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规定完成一定操作过程的正确时间。进行这种时间和动作分析的主旨,是为了使工人能在一定工作日内发挥最大的工作效能,而不至于使工人感到疲劳。
泰罗科学管理体系的意义
这三个管理原则是相互联系的,必须同时实行,否则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一个时期人们提到泰罗制常将劳动过程的时间和动作分析作为公认的创见,此观点虽有些片面,却也反映这是他的体系的重要特征,而且他在这方面所投下的辛勤劳动也特别多。他的体系的基本缺点,是将管理重点局限在一个车间之内,尤其是将分析重点放在劳动操作过程方面。此体系除高工资高效率之说瑕疵较少外,其职能管理方式使工人万事不管,一心一意地从事车间劳动,这固然可提高劳动效率,而持久的单调工作难免使工人产生厌倦情绪。
至于时间和动作分析消除操作过程中不必要和重复的动作,尽管泰罗特别指出不要使工人感到疲劳,从表面看来比较科学而合理,事实上却是将一个活生生的工人变成为一个机器人,更难于令人接受。如果再考虑到劳动定额的规定问题,计划人员可以随劳动生产率之提高将定额随之逐渐提高,这不仅使劳动紧张程度逐渐增强,也使高工资相对降低。因此,泰罗的科学管理体系被列宁批评为“为掠夺而管理”,“借管理来掠夺”。但是,如专就车间管理及其操作过程之合理化而言,泰罗所迈出的第一步,其意义是十分巨大的,不愧为近代管理科学的创始者。
其他管理理论
有些近代管理学者将法约尔(H.Fayol)和韦伯(MaxWeber>同泰勒并列为管理科学的三个创始者。法约尔是法国工业家,其管理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管理人员的职能,并提出有十四种之多的管理原则,一般比较抽象。
韦伯属于德国新历史学派,其著作具有较强的社会伦理性质,故其管理方式也不够精深。他们两人虽扩展了管理研究的外延,把管理的研究范围扩展到车间以外,可惜在内涵上未提出颇值称述的独到理论,何况他们的理论并未象泰罗那样曾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更不能与泰罗同日而语。
结语
泰罗虽是美国管理科学的创始者,但在他生前一向仅被公认为是一种宝贵的实际管理经验,未被引入经济科学领域。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经哈佛大学的宣扬传播,各高校纷纷成立企业管理科系,这门学科才正式成为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此时本学科的内涵,除泰罗的贡献而外,更强调行为主义的研究,将工人作为一个“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工资的“人”来考察,着重研究企业中人与人之间包括领导与工人之间的关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15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