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核心 >> 正文 >> 正文

欧阳钟灿从研究生到今天,我的研究都是在追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4/6/18

年,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吉勒·德热纳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他誉为“当代的艾萨克·牛顿”。颁奖词写道:“他发现,为研究简单系统中的有序现象而发展出来的方法也适用于更复杂系统的研究,特别是液晶和高分子。”作为国内研究液晶物理的首位博士学位获得者,我曾应邀为《物理》杂志介绍他的科学贡献。

自传

年在奥赛的固态物理实验室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皮埃尔-吉勒·德热纳选择向会议组织者们寄了这则令人称奇的自传体个人简介,而不是通常的科学摘要。

皮埃尔-吉勒·德热纳既研究生物学又研究物理学。他首先在师范学院的皮埃尔·埃格兰实验室摧毁了一些脆弱的装置;在萨克莱,他完成了一篇关于磁体的论文。

在加州伯克利,他了解了美国人生活的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然后他在法国海军服役了27个月。在巴黎南大学,他(在库房里)创建了一个关于超导金属研究的小组;然后对液晶进行集体研究。来到法兰西公学院后,他联合创立了一项关于聚合物的国家级研究课题。然后,他致力于研究一位有创造力的工程师(莱昂纳多·达·芬奇)曾提出的黏附和摩擦问题,这使他开始研究细胞黏附。现在,他对神经科学感兴趣,特别是对大脑记忆对象的性质感兴趣。从年到年,他也是巴黎高等工业物理和化学学院的负责人—这是一所专门培养研究工程师的学校。

他有很多子女和孙子孙女;他喜欢和年轻人交流:他曾到多所高中进行访问。

但是,7年6月11日,《科学时报》的一条消息令我十分震惊:“5月18日,法国物理学家、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G.德热纳在法国巴黎郊外的奥赛逝世,享年74岁。”

德热纳对我的影响相当大,从研究生到今天,我的研究都是在追随他的思想。

6年夏天,德国马普学会与我们合作在北京香山举办了一个国际生物系统暑期学校,我们还邀请德热纳来讲课,但他很客气地回信说不能来,后来我才知道他生病了,很可能是由于为法国的年轻一代做科普工作而过度劳累所致。据诺贝尔奖网站介绍,在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德热纳决定与高中生谈科学、创新和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在年到年期间,他共访问了多所高中,他的著作《软物质与硬科学》总结了他的这些访问经历。

为什么德热纳要专门给高中生进行科普呢?他是在与法国当时的高考制度对抗,希望学生们真正地热爱科学。他很反感法国的中学教育只重视数学不重视实验、只重视基本定理不重视科学发展。为此,他到中学去做科普。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法国的高中,而且还走到了法国在海外的领地,如非洲的马提尼克岛等。

德热纳是一位擅长与实验科学家合作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主要科学成就得益于他在20世纪60年代组织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奥赛研究小组。因此,他对法国当时的教育与科研机构中轻视实验、缺乏交流的通病进行猛烈批评,对于法国大学的入学考试特别强调数学的做法尤为不满,他在书中写道:“对于数学化的倾向,将使我们的毕业生‘半身不遂’……我不埋怨数学,我只是哀叹它已经变成了衡量科学态度和知识水平的标准……对现实世界的无知将会引起严重的曲解。”

我虽然与德热纳是同行,但读完《软物质与硬科学》这本书后,仍然感到有许多知识是第一次知道、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的演讲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足以激发听众对科学和创造力的热情。在德热纳这本书中提出的软物质的概念绝不同于经典物理化学中的胶体概念,而是最近才引起人们重视的软凝聚态物理的基础。为宣传德热纳这本书,年4月19日在迎接世界读书日《人民日报》“我的枕边书”栏目非常难得的约稿中我发表了《欧阳钟灿:多一些哲学素养》短文:“我的枕边书:《软物质与硬科学》(P-G.德热纳,J.巴杜著;卢定伟,唐玉立,孙大坤译;冯端校;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德热纳在多个中学作科普报告的讲稿编成,通过对话的形式,从橡胶、墨水、胶水、洗发水、肥皂泡等常见事物入手,说明了什么是‘软物质’,描述了它们融物理、化学、生物三大学科于一体的全新特征和认知方法……”在这本科普译著中,应冯端先生的邀请我写了很长的导读,这个导读现在也被许多同行引用以诠释什么是软物质。

此外,我与合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写的一本书《从肥皂泡到液晶生物膜》曾被评为“近20年来本优秀科普书”,该书还被我国台湾地区同行以繁体字出版。正是由于这本书的传播,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出版德热纳的《软物质与硬科学》(台湾译名为《固、特、异的软物质》)时还特地请我写一个简要的导读。国内一些胶体化学的资深学者对我们在国内推广宣传德热纳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演讲题目“软物质”所涵盖的新世纪新材料领域也时有异议。

为推动我国软物质研究,为国民经济作出应有贡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合作项目“软凝聚态物理学的若干前沿问题”(.7—.6)资助下,我组织了我国高校与研究院所上百位分布在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力学科学的长期从事软物质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与本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召开软物质科研论坛与研讨会,完成并出版了一份80万字研究报告,全面系统地展现了软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凝练出该交叉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为我国科技管理部门部署软物质物理研究提供一份既翔实又前瞻的路线图。

作为战略报告的推广成果,参加本项目的部分专家在《物理学报》出版了软凝聚态物理学术专辑,共计30篇综述。同时,此项目还受到科学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158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