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老板,公司规模刚刚做到了一个亿,到处听课,也意识到了如果管理不能得到加强,公司的生产管理会不断的出次品、管理费用会不断的增加,甚至财务经理连公司的真实利润是多少都不清楚,长期不能给老板提供完整的财务报表。
老板下定决心请职业经理人,从南找到北,从东找到西,先后找了几批行政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和营销总监以及生产总监。结果,干的最长的一个不到一年,最短的一个连一个月都不到,而咨询公司也换了好几个。几年下来,管理层还是家族的人,管理的制度还是原来那些口头的东西,管理上几乎没有变化。老板焦头烂额,常常埋怨外面来的职业经理人要不就是不能够与团队融合,要不就是能力不够。
经过调查和访谈,我认为,这种局面发生的最致命原因是老板对管理本身的理念有问题,其头脑中的管理思维有着巨大的缺陷。我的结论是:这样的老板,对经营的理解可以说是聪明之至,可是对管理的理解是“幼儿园水平”。
我们不能说他那里没有管理,从现场到人力资源,人家也有不少文字性制度和套路,只是在很大程度上,他的企业管理并不到位。
有人说,既然他的管理水平那么差,怎么还能有盈利呢?管理不到位不一定就赚不到钱,但只有管理到位才会让企业大规模的持续赚钱。因此,这不能不说人家选了一个好行当,靠着火爆的市场需求以及驾轻就熟的行业资源,获得了一时的利润。现实表明,企业只要经营上有一套,稍微有点管理,赚到钱就没有问题了,但是要持续的赚钱,只有将管理管搞到位。
在中国这样特有的人际关系为重的环境下,管理不好,不见得赚不到钱,但要持续赚钱而且越赚越多以及能够把赚得钱持续得保持住,只要加强管理一条路。
经营好可以让企业获得一时的利润,管理好才可以让企业获得持续利润。而管理到位才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大规模的持续利润。
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管理会不到位呢?总结起来,笔者认为有如下五大方面的原因:
一.领导层对管理缺乏足够尊重,将其看成经营的“二奶”。
说起来,很多企业领导人没有说不重视管理的,我的观念是:不看你怎么说,而看你怎么做。一些领导人喊着重视管理,行动中却对管理就像找二奶。
不少领导者不惜重金到各种各样的课堂上去学习,甚至一掷千金的连续听课,当然还有不少企业请咨询公司过来建章立制,可是,订了多少条制度,领导人第一个不遵守;制度确定好了,总是希望一旦公布,人们就会永久遵守,甚至不少企业领导者学完了之后,希望能够一夜之间,就将学习的制度变成自己公司的制度。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希望一夜之间,制度落地,因此,这些领导者不愿意在建章立制和组织系统建设过程中花费精力,而是希望迅速套上“组织系统”“管理制度”的标签就立即可用了,有点恨不得今天过了夫妻生活,明天就生娃的感觉。坦率的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生出娃来,要不就是别人的,要不就是怪胎或死胎。
一家食品企业的老板,为自己公司的效率而苦恼,先是派了一些基层管理者去听管理类的课程,几个月下来,发现听课的效果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失望之余,决心请咨询公司到企业里帮着建设管理系统。当制度系统设计出来后,老板认为,制度设计主要是基层员工需要遵守的,特别是一线门店需要遵守的,高层不需要制度,尽管这家企业所有的部门均没有正职,就连几十人的财务部也就是主办会计算是个管理人员,财务经理的位置都没有设。问其理由,老板说,目前没有合适的,结果就是,一般的工作人员大致知道财务肯定是老板一支笔,但是常常老板娘、老板的弟弟也能批钱支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层和基层员工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