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5日上午的课堂上,张老师引导同学们对已学过并且印象深刻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发表属于自己的观点。
同学们侃侃而谈,课堂氛围极其火热。
1许建茹: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的美国,工业化发展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一方面是生产规模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管理现代化大工业的方法和技术,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同时"磨洋工"现象普遍存在。在那种情况下,泰勒经过长期调查研究,主张实施新的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制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在当时的背景下,泰勒提出科学管理原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大的财富。当然这样的目的在今天仍然是企业的最主要目的,因此,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探讨20世纪的科学管理原理仍然有其重要价值。
小贴士:
科学管理理论讲述了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
可以概括为: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办事;和谐,而不是合作;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以最大限度的产出,取代有限的产出,每人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获得最大的成功,就是用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代替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以加强劳动力成本控制。
2黄莹滢: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提出,在其年发表的《心灵、自我与社会》一书中认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表意行为往往是通过社会互动来实现的,而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只有通过符号才能实现心灵、自我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符号互动论进行完备梳理与概括的是米德的学生布鲁默,他认为,人对社会客体的作用应依据该客体对他的意义,社会客体的意义来自于社会互动,而意义则是在解释过程中获得和改变的。
布鲁默学派把社会互动解释为符号的直接沟通,人能够设想他人或群体如何评价个人,即能够通过扮演经过概括化的他人角色,并相应地解释情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小贴士:
符号互动论,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和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符号互动论作为一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