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核心 >> 正文 >> 正文

蚯蚓养殖蚯蚓养殖产量提高五要点,分段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1-7-5
北京比较好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410/8833364.html

分阶段饲养

  蚯蚓养殖应按个体发育分阶段进行不同的养殖管理,分阶段管理也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措施。比较传统的蚯蚓养殖方法是--N世同堂混养法,采收时成蚓和幼蚓无法区分:成年蚯蚓超过最佳采收期,白白浪费饵料、时间和养殖设备;而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提前采收则降低产量,人工加以分拣又增加劳动成本和强度。所以人工养殖蚯蚓时,需要建立专门的种蚯蚓池和生产蚯蚓池,对不同阶段蚯蚓饲喂不同的饲料和管理。

薄饲喂勤除粪

  成年蚯蚓每月只需投喂两次饵料,清理蚯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3、4次,每次的喂料厚度应保持在15-20厘米,饵料需要始终保持新鲜透气,为蚯蚓生长繁殖创造最佳的生态环境。

适时采收

  多数蚯蚓养殖年可收获蚯蚓3-5次。但养殖一点通据经验总结,养殖户应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抓紧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性成熟前后,以蚓体出现环节为标志)实行短期(30天为宜)高密度养殖,不但可以增加采收次数,随后再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存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蚯蚓高产的关键。

轮换更新

  种蚓可通过不断更新和蚓床的周期性轮换,即可保证蚯蚓种群旺盛,同时也可避免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蚯蚓种群而形成的种群自然衰退。种蚓应每3-4个月更换一次。

养殖管理

  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如下:

  1、种蚓管理

  种蚓养殖密度应控制在2-2.5Kg/㎡或1-1.5Kg/㎡,蚓粪每隔6-7天清除一次。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同时翻倒种蚓床,用侧投法补料,以改善饲育床生态条件,以利繁殖。

  2、孵化床的管理

  孵化基厚度以10-15厘米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细和湿润,可蚓茧孵化5-6万个/㎡,孵化基每月用铁叉松动1、2次,以利通气与幼蚓成活。

  养殖场地方式:选择蚯蚓养殖场地以及12种养殖方式

  3、前期幼蚓管理

  待孵化基大部分粪化时,要及时清除蚓粪,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以降低幼蚓密度。

  4、后期幼蚓和成蚓管理

  幼蚓后期生长迅速,清除蚓粪补充饲料次数需要适时增加,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养殖;当性成熟进入繁殖期后,可发挥蚯蚓生产和产茧优势,养殖密度需要逐渐降低,采收利用也要及时,或取代旧的种蚓。

养殖密度的控制

  蚯蚓的最佳养殖密度,以2.8-3.1Kg/㎡或2万条/㎡为宜,在此范围内,投种成本少、产量高。前期幼蚓养殖密度可稍大于3万条/㎡或2.5Kg/㎡;后期幼蚓至成蚓养殖密度可逐渐降至2万条/㎡左右。进行密度控制应与轮换更新结合起来,将种蚓床、孵化床、前期幼蚓床、后期幼蚓床按1:1:2:4的面积比建造,结合扩床养殖,即可达到控制密度的要求。

往期回顾

1、猪周期下半场反思:如何有效平抑?国外牛周期可以借鉴

2、室外养殖,土鸡特禽散养,配套昆虫蛋白质饲料厂

3、养猪往事,20年从业经验分享,跑赢猪周期

4、四类鸽粪图解识别鸽病,传染病防治是重点

5、合同猪能不能养?(一)中小散户傍大款?薅羊毛?聊聊踩过哪些坑

6、生猪存栏接近历史高位,进口猪肉创新高,价格优势促微商批零火爆

7、黄粉虫引种七注意,无良种,中科N号骗人套路

8、蛋鸡换料要分阶段、把握时机、讲究方法,科学榨尽每只蛋鸡价值

9、从河南农牧企业看创始人格局、人脉——雏鹰、华英、牧原

10、对虾养殖适逢夏季高温,水体转差的五个征兆和五个危害

·END·

在这里相遇养殖圈同行——“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9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