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沙堰小学,一篇绚烂华章
作为校长,他很“年轻”。
作为语文教育专家,李国惊却颇有资历——16年前,他已是四川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他编写的《小学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和《怎样上好群文阅读课》对当今小学语文教学都有极强的指导性。
年1月起,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局长陈兵、副局长王小刚多次找李国惊谈话,要他去办一所区域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小学,并抛给李国惊一个词语:专家办学。
李国惊说,局长们的“招式”是“仙人指路”,考验着自己的悟性。他必须为这个充满鼓励性的词语进行解密式注释,然后为办学行动路径编程。
短短3年时间,在名校林立的武侯区,一所地处成都市西北、生源构成一半以上是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学校迅速崛起,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业绩。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年轻的教师团队,不仅向外输出教学案例20余课,更在全国、省、市、区赛课中多次获得一等奖。李国惊,也在十余个国家级交流会上交流发言,或作讲座。
三年沙堰小学,一篇绚烂华章。
李国惊并不认为沙堰小学是自己的“作品”,而是教育体制改革实验(武侯区“两自一包”教育体制改革试验)的“成果”。但沙堰小学教师都说,李国惊以研究者姿态,为学校注入了强有力的发展基因,其核心是独特而真正有针对性的校本化课程建设。
校本化课程,这个对办学者来讲并不新鲜的词语,在沙堰小学有什么独特?又何谈针对性?
李国惊
成都市
沙堰小学校长
故事
值得“加密”的办学历程
从研究学生,到触及多元智能理论,并与加德纳建立联系
年1月,武侯区教育局局长陈兵、副局长王小刚多次找时任武侯区教科院小学所副所长的李国惊谈话,希望他去“领办”一所小学,当时学校的名称尚未确定,地点在沙堰街。
李国惊知道,局长们让他担任这所“两自一包”体制改革试验小学的首任校长是慎重的,也充满了无穷期待。
教育局给了李国惊很宽松的班子组建条件:除教育局委派一名副校长外,班子成员可以由他在区内挑,前提是对方愿意。
李国惊向局领导提出了另外一个条件:希望在一名局领导带领下,到学校所在社区做初步调研。
年5月下旬的一天,在王小刚带领下,李国惊与社区相关人员和部分家长代表进行了最初的对话。得知生源情况以及家长表现出的对优质教育的期待,李国惊心情沉重。回家后,他“闭关”思考了好几天。
“我一直认为,小学阶段,生源问题不是办学的核心问题。每一个孩子智力没有高低,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家庭教育背景和学前教育储备,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习惯、见识、兴趣、爱好、智力发展等方面。让每一个孩子变得更优秀,是小学教育的本质。”李国惊说,“闭关”的几天,他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学校教育必须研究儿童。
怎样研究儿童呢?李国惊把这个命题抛出来,与学校筹备组成员展开了讨论。
筹备组聚在一起的讨论也充满戏剧性。
除李国惊相对固定外,筹备组其他成员还在原来学校或担任管理工作,或承担教学任务。只有下班后,大家才能聚在一起。而学校还在建设,根本没有一间办公室可以使用。大多数办公时间都是借相邻学校的场地。为了不麻烦邻校,李国惊和团队成员尽量找一个茶馆的角落讨论。
在进行“研究学生”这个话题讨论时,一位来自香港大学的研究生提到了“多元智能”。这个提议,让李国惊眼前一亮,并迅速提出这样的设想:可否应用多元智能对刚刚进校的小学生进行个人潜能状态测评?
李国惊立即决定给每位老师购买《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新视野》等书,让大家集中力量,学习多元智能相关理论及其运用。他们发现,多元智能的倡导者霍华德·加德纳已经研制出了名为“多彩光谱”的项目,对儿童进行智能状态测评。
一时间,李国惊如获至宝。如果能够得到加德纳当年的测评工具,将事半功倍。可是,有没有可能联系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加德纳呢?
世间事,就这么奇妙,李国惊辗转联系上了加德纳,加德纳毫无保留地将“多彩光谱”项目的全部资料通过邮件发给了他。
然而,仔细分析加德纳提供的资料,李国惊和大家又陷入了思考:加德纳的测评工具针对的是美国儿童,许多地方并不适合中国儿童。李国惊把这些疑虑告知加德纳,得到了关于“多元智能应用要进行本土化设计”的提醒。
李国惊豁然开朗。
多元智能测评本土化设计以及不一样的入学测评和家长须知
年暑期,李国惊和团队的核心工作集中在对加德纳多元智能测评资料的本土化设计上。最终,他们决定放弃“自省”“存在”两个智能内容的考评。
李国惊认为,中国适龄儿童自我意识不强,不能完成“自省”“存在”两个方面的测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然探索智能7个方面的测评,则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
年秋季入学,沙堰小学的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充满各种情境的室内。孩子们根据情境做出的反应,由测评老师记录相应结果。比如,孩子进入音乐测评室,音乐老师弹奏曲子,有的孩子会随着节奏跳舞,有的孩子会双手舞动节拍,有的孩子听到音乐转圈……老师根据孩子的表现评定相应等级。
在对孩子进行测评后,沙堰小学再将测评结果汇总,形成测评报告。为了验证测评的效度,学校还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孩子的特质。学校将调查问卷与测评量表综合后,分析出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和不足,并召开多元智能检测报告会,向每一位家长发放孩子优势潜能清单。
“这样做,旨在让家长消除‘差生’概念,让家长相信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特质,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进行相应的辅助。”李国惊说。
基于测评结果,学校进行校本课程设计。
“事实上,为了确保学生各种潜能开发都有校本课程支撑,我们设计了十多门课程。”李国惊把它们分为三类:人文素养、科学素质、艺术修为。“家长收到的优势潜能清单附有学校的校本课程。家长可以依据清单上提示的孩子潜能优势,自主选择校本课程。学校在校本课程管理上,完全尊重家长的选择。”
一时间,沙堰小学的校本课程在李国惊强调“全科发展”的前提下,有效开展起来。
尝到了检测评价的甜头,老师们继续“大开脑洞”。教学与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刘芳向李国惊提出,学科教学测评是否也可以研发工具,进行相应的“全科测评”?
李国惊大喜,鼓励刘芳研发测评标准和测评工具。由此,以“非智力因素指数”“学科关键能力指数”“综合测评指数”3项指数构成的“全科测评”工具,成为学校独特的学生学业阶段考评工具,并以此激励教师的教学转变。
“这些指标是在大量科学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很多都有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可以说,我们有‘加密’的想法。”说起“全科测评”指标及其测评工具,李国惊笑着说。
构建“学教研培”积分管理办法,强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李国惊深知,学校发展的“开关”在教师。
由于学校办学体制的优势,沙堰小学可以自主招聘教师。沙堰小学把教师选拔标准确定为3个方面:职业态度好、教育情怀浓、专业水平高。相较于经验丰富的教师,更倾向于年轻教师。
沙堰小学有一个口号:热情比经验更重要。因此,在选拔招聘教师时,总会向应聘者提出两个问题:你是不是真爱孩子?真爱教育?
选拔招聘过程不局限于“一面之交”。当有意向的教师提交材料,学校反复审阅材料、认定可以进一步考察后,应聘教师可以先到学校实习或跟岗。进一步观察和考核后,再让应聘教师参加学校自主招聘会。
教师团队整体年轻,很多都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教师专业水平必须快速提升。怎样快速?李国惊把担子压在了时任校长助理、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朱玉琴身上。朱玉琴带领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上,迅速做出了3个方面的“回应”。
一是制定了“学教研培”积分管理办法。年暑期,朱玉琴提出,通过“让老师像大学生一样修学分”来激励教师走专业发展的道路。就这样,凡教师自主学习,提供了读书笔记、读后感,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根据学习质量加学分;教师执教观摩课、展示课、示范课和竞赛课获奖,给予相应加分;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发言,并有一定质量,给予加分;参加校外培训,并回校主动汇报分享,给予加分……
二是制定了《沙堰小学教师发展行动纲要》。这个《纲要》是朱玉琴在提出“修学分”后,于年秋季带领团队夜以继日编制出来的。《纲要》提出了教师成长六年规划,并从教育情怀建设、专业素养建设、职业态度建设进行综合滋养。
三是以学科为单位,学科组教师集体参与制定《学科发展六年规划》。《规划》内容包括任务书、路径图、时间表等,以此让每一位学科教师明晰什么时间段达到什么目标,李国惊称之为“挂图作战”。
正是在强化教育情怀、明晰专业路径、激励学习精神等机制的激扬下,沙堰小学年轻的教师团队踏上了专业提速的快车道。
语文老师徐小玉于年秋季应聘到沙堰小学后,看到同伴年纪轻轻就有让人羡慕的业绩,感觉自己太落后了。李国惊知道后,自然要鼓励一番。让李国惊吃惊的是,年10月,徐小玉在武侯区教研活动上,上了一节研究课,被现场专家高度评价。李国惊说:“更有趣的是,这个活动的报道称,徐小玉‘面对学生生成,随机应变,体现了执教老师教学功力的深厚……’要知道,徐小玉从教不足3年,在沙堰小学也才任教1年。”
校本课程发展了学生,真正做到“每一位儿童定然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奇”
年12月的一天,一名女生来到李国惊办公室门口,见李国惊正在与一位老师交谈,便在校长办公室外徘徊。副校长浦刚路过,问她是不是找李校长有事。女生腼腆地点了点头,然后放下书包,拿出一份诗稿。浦刚帮她敲了敲门,“李校长,打扰一分钟,黎锦渝要交给你一篇作品!”女生进入办公室,将诗稿交给了李国惊。
“才三年级,已经在《星星诗刊》上发表过作品了!”李国惊对黎锦渝一直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jg/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