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的课堂黎牛:科学实验研学记(上)day今天在给初中生上数学课前,占用高中化学课20分钟的时间,与高中生做了简单交流。1不练习,不能从练习中发现思维和知识结构的问题,老师没法上课。2老师上课有问题,及时反馈。确实因老师问题,可更换老师。3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就要有相应的检测方式。4再好的老师不去问,再好的方法不应用,学业、思维、行为不可能有改善。5对自己当前做出的选择负责,不要甩锅给家长和社会。之后,在给初中的数学课上,一个学生犯了想当然的错误,不仅不自知,还愣说公式有问题。由此,关于公式的适用性,激发了学生们的讨论甚至争论——相互质疑,用各种方式来说服对方和自己。day1下午的初中化学实验课,用专用装置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能点燃的是什么?能助燃的又是什么?这个实验耗时比较长,问上过高中的学生以前做过这个基础实验吗,学生说没有。2发出这条后,有多人说现在"问题少年"越来越多,建议我专门开办一所帮助"问题少年"的学校,治愈儿童,特别是初中生的厌学厌教问题。其实,我十几年前就在做,并在年8月份说过,要办一所学校——儿童的避难所。厌学、厌教、厌世,以及抑郁症的低龄化,反应出儿童所处环境的反人性程度。有些儿童所谓的厌学、厌教、厌世,以及抑郁,只是在对抗愚昧和荒谬现实过程中得不到专业支撑,而表现为绝望和无助。day"**妈居然说要到兰州给孩子们上课。**在我那,也没说过。去兰州两次,连面都没见。""那是她上课上开心了,她以前可没遇到过思维这么活跃,这么爱思考、爱提问的孩子。""噢,原来她有群模参照啊。"2接待家长咨询,许多家长随口就说青春期逆反或叛逆,那咋不审视反人性久了而不自知呢?如果人类按着积习生存,估计还处于茹毛饮血,野蛮无情的类人猿阶段,对生命毫无敬畏,远不及尼安德特人。而人性之恶也是与恶的社会环境交互产生的。3剩饭就别吃了,但实验后的剩气还是值得吸的。今天下午在制氧的过程中,由于师生太投入,忘了叫我这个"战地记者"拍照。等他们想起来,尽管实验已近尾声,但炫目耀眼。4晚上初中物理课前,和物理、化学老师一起吃饭时,物理老师当面对我说一个学生是她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力学部分涉及到高中部分,TA理解起来不仅没问题,还能带动其他学生一起思考。同时,她也分别说了其他学生的表现,比如谁谁谁开始记笔记了,谁谁谁提问水平高……我再次阐述了我的观点,初中数学,特别是通过几何发展出的抽象思维和质疑精神,是学习物质科学的技能基础和学习品质。原本8点上课,一个最近常被激励的学生早到了30分钟。物理老师见了,给他开起了小灶——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的练习。上课了,说好做实验叫我,可等我发现,已经进入理论建构和针对练习环节。其中,在练习一道关于压力压强的一道练习题时,出人意料的是,开始记笔记,年龄最小的学生最先解出了这道题。day带高中生研学的意图是见理、化、生各科的老师,并通过几节课建立师(教)生(学)关系,为后续进行网课做准备。但几节课后,高中生决定自学——网课+做题。思维可以通过练习发展,但形成的观念——对学科、老师、同伴、学习的认识,短期内还真不容易改变。今天上午的化学课,老师没有做实验,而是让学生找与最近所学内容相关的练习,进行针对性练习。其中一个高中生,有了主动意识,在练习时遇到问题,开始主动找老师问了。初中的数学课,继续讨论图形变换之后的几种推导及计算。其中,一个年龄最小的,按K12划分,上7年级,尽管思考较慢,但能发现图形变换之后各个图形的数量与结构关系。特别是讨论多边形的特例中,能找到逻辑中项进行推导及计算。而质疑公式本身的学生,最近因在物理化学上,产生了效能感,在听课的过程中,经常做物理受力分析图或看化学书,并时不时跑到高中生所在教室问物理化学的问题。下午的化学课,主要通过碘的升华实验,学习物态三相相互转化的物理变化,以及化合物加催化剂的化学变化。其中,一个学生遇到一个化学反应式配平的问题,找我来讨论。最近,在初中生学习化学和物理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数学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物质科学的探究,起始是把笛卡尔的数学思想融入对客观世界(物理的宏观世界与化学的微观世界)思考,然后通过实验设计、变量控制、测量和实验等得出结论,建构理论。2晚上的物理课,学生们参与度已经很高,已不需要我旁听监督。不像第一节课,个别学生的表现,课前让我发了火,课后又分别谈了话。在探究压强的小实验中,老师一边操作一边提问,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讨论便是知识建构的过程。day初高中混龄化学课第1组实验,饮料瓶装的是什么液体?有助燃现象。初高中混龄化学课第2组实验,试管里的水加入了什么产生了助燃气体?初高中混龄化学课第3组实验,对照组实验。两个试管滴入石蕊,一个试管装澄清石灰水,通入什么气体会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如何制这种气体?初高中混龄化学课第4组实验,用简易装置制作对照组所需的气体。初高中混龄化学课第5组实验,往有两根不同高度燃烧的烧杯倒入了什么使矮的蜡烛先熄灭?制作的气体是什么?初高中混龄化学课,略去第5组实验之后的三组实验。最后一组实验,老师把学生们召集到洗手池边,把昨天制作氧气的实验残留物导入水池,让初中学生观察并猜测生成的深绿色物质是什么,让高中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2今天下午,在全程跟初高中混龄化学课时,再次想起英年早逝,我教育评价与考试的导师张勇(勇哥)先生的话"感知产生兴趣,认知产生意义,探知产生价值。"其中,课堂上让学生发生认知是艰难的,特别是对已习惯灌输/投喂的学生。老师基于认知发生论,应用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教育评价技术等,进行课堂组织实施是辛苦的,但对学生是有意义与价值的。可是,神州多少老师这样做呢?仅讲授或灌输,老师是轻松的,但对学生毫无无意义。化学课后,结合化学老师的板书——通过实验形成的理论,向一个高中学生和一个初中学生讲了化学老师的教学逻辑(结构),与我的数学课同构——异课(科)同构,以及如何听课,如何学习,如何记笔记——信息加工,而不是抄板书。而自勇哥先逝,中国教育评价与考试呈现颓势,一蹶不振……day初高中混龄化学课。在水+试剂的烧杯里投放了什么物质?该物质快速燃烧并使烧杯液体变红。初高中混龄化学课,第2组实验。试管里的黑色粉末(混合物)加热后会产生什么新的物质?重点是即便说明试管里的混合物是哪两种物质(化合物+单质),许多学校为什么做不出来。而不做这个实验,学生很难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另外,试管里的黑色粉末状混合物是以前一个学生家长和化学老师多年前合力制作。这次科学实验周之化学实验课暂告一段落。经过每天约2小时,共9天18小时,在之前以教材阅读讨论学习为主的基础上,基本学习完了初三化学一多半的内容,并用实验为之后的酸碱盐等难度更高的内容及高中内容做了铺垫——有些实验是专门给高中生准备的。同时,也为初中低年级的学生留下了印象,改变了学习物质科学的观念——不是追求/满足感官的酷炫,而是通过实验、思考建构知识,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圣诞夜上物理课,学习液体压强+打扫教室同样MerryChristmas!未见学生之前不想给这些学生上课的物理老师上课上嗨了,明天离开前要给学生们加一节关于浮力的课。学生们也愿意,其中一个学生说上物理化学很happy。day本次研学目的地的最后一顿饭,把人家的干拌(主食)吃出了新特色——当菜吃。这次研学,不同学科老师对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反馈。由此,在研学结束时,以下4问题值得思考。1为什么获得家庭更多情感支持的学生,在学业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反之,相对较差。2为什么自我意识强,并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学生(在校时不学习——不刷题不记硬背等),在多方面表现突出?3长期家校合谋让学生适应现实(学校应试教育)的学生,为什么变化较慢,且不断有退行行为?4为什么年龄越小,家庭保护良好的学生,在需要深入思考的领域会表现较好?反之,为什么年龄较大的,甚至已成年的学生,在各方面表现令人不解。由此,再次想起之前的话: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良好学习行为、良好的生活作息的前提是不要形成错误的(功利)的学习观念和坏习惯——教育的不可逆性。而良好的生活作息及卫生健康意识是来自于家庭的稳定性和情感支持。类比一下,要想在土地上有好的收成,首先不要让土地长满野草,榨取掉土壤里的养分,否则重新耕种,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就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表面上学到新概念3,儿童早期上过价格不菲的课外英语课,实际上不仅没学到多少,还累加了厌烦情绪,重新建立学英语的观念,比之前没上过任何英语培训班的学生更难。总之,在没有帮助儿童发现自我,找到适宜儿童发展的资源(课程、老师、同伴、方法等)之前,不能盲目把儿童放入其中。就像有些家长处于保护孩子的愿望,带孩子逃离这个体系,把孩子送入体制外学校,不仅没有助力孩子的发展,反而破坏了孩子内在的成长序列(节奏)和思维发展序列,或多或少沾染了一些社会恶习,比如思维混乱,虚妄无知,好高骛远,特别是自我认知和社会情感低下。本次科学实验研学周(12天),学生们上课,我通过观察、交谈、咨询等方式进行调研,提出以下断言:1目前的学校并非适宜儿童成长,亦即学校不是儿童身体生长,精神成长,知识增长最好的地方。2儿童所习得的恶习或建立的错误学习观念更多来自学校。3学校的管理、教学及考试等对儿童学习动力具有抑制作用。4学校为了分数/绩效进行多轮重复复习,对儿童的大脑发育是一种折磨和损伤。5学校对学生的自我概念形成及提高毫无助益。6随着年级的提高,知识在学生心中的价值地位越来越靠后,并视学习是世上最痛苦的事。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取代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教育价值之一在于传承——完善人格、美好情感,学习方法、品质和思维发展等。可以说这是新年将至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一个是家长的反馈,一个是学生将平时写作赞赏的钱攒起来,给好友织围巾,给弟弟妹妹们置办符合他们年龄和偏好的新年礼物。本次科学实验周临出发前,我召集学生看一袋沤烂、发霉、变质,散发着异味的桔子说:"这是周五你们外出上美术课,我实在看不下去某些同学凌乱的桌面,整理时发现埋在书本的下面。我以前说过,负责房间卫生的同学,只负责公共部分,个人课桌不用管,即便课桌有屎都不要管,让他自己清理。而却我违背了这条规则,帮他清理了。"学生们被恶心到了,但没有一个学生承认是自己的。今晚到学区去东西,一进门就像进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病区。煮饭的电饭锅,不仅敞着盖,还通着电,不断地在保温与煮饭来回切换。厨房里的垃圾堆得让人无法下脚,吃完饭的碗碟随处乱放,炒完菜的锅,被残汁剩菜腻满。好在抽油烟机还知道关的,有几次要不是我到学区,不知会开到几时。这还没玩。要不是我来,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上厕所的。医院附近买个便盆,直接在床上解决吧?"这是谁谁弄堵的……"永远都是推卸责任,从来不自照镜子,看不到自己言行的低幼。"明天让他来通。"是的,这次真的是……想象马桶被堵,马桶里装满水的情景吧。在我写这段话的时候,觉得过去拉尿(sui)的车就在面前。我这次又违背了规则——谁弄的谁负责。我转念一想,他们要是用饮料瓶和塑料袋解决岂不更糟。我忍着怒火和恶臭,用把子抽动几下,就疏通马桶,并刷干净了。"牛哥,你怎么弄的?"告知我马桶被堵的学生见了问我。"你们不是刚学完物理吗?不是有人把初高中物理都学完了吗?"我没好气地大声说。"理论是一回事,实际操作是另一回事。"开启狡辩模式。"要是学了理论,不会应用,要么没学懂,要么就是学了假理论。"我的火被拱起。等我收拾完,发现一个学生不仅用了别人的餐具,还没清理剩饭,把餐具放在公共圆桌上就走了。于是,我打电话让其家长带他来清理,马上!昨天上午,就物理、化学、数学,部分同学对这次12天的科学实验研学周做了书面总结。昨天因过迟到的圣诞,将研学总结改为今天。化学、数学自不用说,异科同构——基于的教学理论是一致的,甚至彼此的板书(板演)可以相互借用,在降低学生的认知负担的同时,提高了学与教的效率,每天通过一系列连续性强的实验,协助学生建构理论——板书呈现学生形成的观念,教师通过设问,完善知识结构。这次物理老师也逐步接受我和化学老师不轻易告之学生的教育观念,也是通过实验协助学生建构知识。而这,是学生今天反馈的,说物理老师的板书(知识结构)是通过实验、设问、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逐步形成的,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补充完善。而更为可喜的是,学生在这次研学过程中,学习物质科学(物理化学)的热情和兴趣被激发,提出网课不适合初学者学习物质科学,要求上线下课程,并意识到数学学习对学物质科学学习的必要性——数学作为工具。克鲁布星球
价值选择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jg/6864.html
上一篇文章: 学术迎新金融科技青年学者的书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