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价格 >> 正文 >> 正文

我从包老师管理的本质中学到了什么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1-1-8

这是包子堂与您相识的第天

从历史逻辑看,“管理”这个概念来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那个时候只有分工理论,所以,管理是为了弥补分工理论的缺陷。

“管理”与“营销”是一个概念,(管理,是分工一体化的关系状态;营销,就是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企业内部的管理叫营销(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系),企业外部的营销叫管理(外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系)。

管理是什么

首先,包老师抛出一个核心观点:不能向管理要效率。实际上,管理是因组织而来的,为了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行,所以管理本身没有目的性,而是统一于组织,统一于组织的正常运行,管理是组织有效性的一种工具。德鲁克说管理是组织的一个器官,很遗憾,他只说了管理是组织的一项职能,没有说管理是分工的一项职能,更没有说过管理是分工一体化关系体系的一项职能。

于是,包老师在本书前言就分别介绍“分工与组织”的关系,“组织与管理”的边界,组织理论的几个奠基人分别是有哲学范儿的巴纳德(代表作《经理人的职能》、《组织与管理》),有经济学范儿的西蒙(代表作《管理行为:组织中决策过程的研究》),有社会学范儿的德鲁克(代表作《公司的概念》)。通过这些大家们的观点、适用范围及发展历程,包老师给我们揭示了为什么至今为止无法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进行准确定义。

带着这样的使命,包老师从“管理的范畴(第1章)“入手,弄清楚管理究竟在什么体系下发挥效能?企业与管理是什么关系,或者“组织与管理”是什么关系?进一步探索分工与管理、组织与管理、分工与组织的关系。

管理,其基本命题就是如何调动劳动者(体力和脑力劳动者)的工作动机?这与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的缺陷有关,亚当斯密认为工商业主让渡利息就可以获得资本的使用权、让渡地租就可以获得土地的使用权、让渡工资就可以获得劳动力的使用权。这里的本质是“市场交易法则”,手段是看不见的手,工厂主利用剩余价值或利润作为杠杆,配置各种资源,包含土地、资本、劳动力。

这不符合“天道”,问题何在?

显而易见,劳动者不是资源,不是自由买卖的商品,工厂主支付了工资,并不能获得劳动力的使用权,劳动力的使用权永远归劳动者,工厂主必须通过劳动者本人来使用劳动力。所以,工厂主如果没有办法来杠杆劳动力,工厂磨洋工的问题就层出不穷,对于工厂主自然的命题就是如何防止劳动者出工不出力。在体力劳动者为主力的社会,泰勒的“计件工资和工时定额”的方式,同时通过科学管理的方法对工序精细化分工,在当时历史环境下促进了“劳资两利”,后来还配置上了工业心理学。

组织,巴纳德认为就是按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共同的目标展开协同的行为关系,因为劳资关系问题,巴纳德没有继续往下走,去研究如何建立企业一体化的关系体系,如何建立企业的共同价值立场。反之,退而求其次,在不触动企业性质的前提下,强调经理人员的职能(即管理职能),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所以,巴纳德讨论的是组织命题,落脚点在管理上,在经理人的行为上。西蒙作为巴纳德的继承者,忽略了统一价值立场的前提条件是高层领导必须是一个“道义集团”,而不是“利益集团”,按照孙子的说法“上下同欲者胜”。离开这个条件,经理人的努力只是工具、方法和技巧上的事情,只能在“技术-经济”层面上实现一体化,只能是物的连接,不是人的连接,更不是人心的连接。

分工与管理,首先肯定亚当·斯密的贡献,分工开启了现代工业的大门,使人类社会走向“机器代替人力”的道路。分工后,如何使劳动者好好干活,就有了企业的“行政当局”来协助老板配置资源,形成了层级制的行政权力系统。所以,最初的管理就是依靠行政权力体系来发挥效能的。这是一种“技术-经济”(科学分工+成本控制或效率提升)层面的分工一体化。

组织与管理,随着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主要帮助企业当局提高劳动生产率,客观上提高了劳动者阶层的地位。劳动者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也使企业成为一个社区,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系。管理不是组织的一项职能,而是企业的一项职能,不能向管理要效率,管理职能支撑的是分工基础上的组织。

“管理的范畴”之后,在第2章提出管理是什么?一致性的说法,管理是一项职能,是企业的一项职能,故我们要在企业这个“范畴”下配置管理的“职能”。提出几个概念,比如,什么是管理(管理是一项特殊职能,不能与其他职能相提并论)?谁是管理者(管理职能的担当者)?这一章集中讨论管理的职能。并明确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5项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是经理人的职业素养,并不是管理的5个职能,这与孔茨的见解不同。同时通过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发现高层管理的工作抽象成了社交、信息收集和决策。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法约尔认为这只是管理的五项要素,而且是经理人做好事情的素养,所以,管理职能不能落实在部门形态和职务形态上。在这里,德鲁克先生也明确管理本身没有目的性,管理的目的统一于企业,是实现企业目的的一种手段。所以,不能为管理而管理,经理人的工作要统一在企业的目的,依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来转化管理的目的。

按照这个逻辑往下走,管理职能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外在表现是管理体系,不是单个经理人的一项一项工作的简单加总。

如何让管理体系发挥作用呢?这就延伸出来管理层次的概念。就出来三个层次,分别是高层管理者(任务:让企业有前途)、中层管理者(任务:让系统有效率,或者让企业的价值创造流程的工作体系更有效率)、基层管理者(任务:让员工有成就)。在管理体系的三个层次以及具体的人与具体的工作背后,必须满足管理五项职能要素的要求,确保企业的运行处在统一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状态。这在当时情况下,法约尔因其现实实践环境的局限,还没有形成管理体系的概念,也就没有管理层次,以形成两权分离的局面--所有权和管理权。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就是依赖于老板的“行政当局”以及“行政权力系统”,协调企业的方方面面的人与事。直到德鲁克在《管理》一书中,提到了企业要有管理当局。

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对管理是误读的。在工业化生产条件下,企业形成的“技术-经济”层面的一体化状态,认为只要在“整分合原理支撑下的专业分工(提升效率),并通过行政权力提升公差配合的条件下,形成人机料法环的标准化(所谓技术)”,以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jg/69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