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管理学传入中国,大家都趋之若鹜的去学。
我也不例外,记得在大学时就听过余世维大师的管理视频。毕业后也学习了很多大师的理论,比如科学的管理、彼特原理等。有一年还通读过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的诸多著作。
可在实践中,总是觉得这些东西太过理论化,对于我来说就是屠龙术。甚至让我想把这些理论去实践时,发现还起到反作用。
有朋友说,几十个的公司,谈管理就是扯淡。就这么几个人,还管理?站起来吼一声,所有人都能听到。谈管理只能增加运营成本。
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汽车行业,因为制造一辆汽车越来越复杂,需要分工合作,多部门协同才能完成,产生了管理。
对于大部分的创业者来说,都是从带着几个亲戚朋友,几支土枪土炮,慢慢发展起来。能存活五至十年的团队,都已经是少数,能发展到上百人公司的也不多。
初创型企业,更多的以家族企业的形成存在。家族企业的优点:战斗力和向心力强,根本不需要说,大家都从早干到晚。
现代企业管理的套路,在家族企业上根本没法融合。举个例子,企业的每个岗位有岗位职责。之前,我一直理解不了岗位职责的概念。在我的概念里,那有什么岗位,公司那里缺人补那里,那里有活就去干。一人身兼数职,如果要写岗位职责,那就是只要你能干的都要去干,不能干的想办法给我去干。
家族企业在公司小,盈利状况差时适用。一旦公司发展起来,有大的盈利,团队很容易散。
公司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开始居功自傲。觉得公司的发展自己做出巨大的贡献,要分利。而对于这些亲戚们,得分多少利是合适的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最后闹得一地的鸡毛。
能分多少钱,是看他的能力值。这个能力值就是把他放到市场上,其他公司能给他开的工资,就是他应该分的钱。
一个公司慢慢的发展起来后,需要把家族企业的风气去掉,慢慢走向一个现代化的公司。之前家族企业是成功的因素,而现在这些成功的因素反而是制约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过去的成功,不仅不能让你继续成功,反而是成功路上的障碍,这就是文化的遮蔽效应。
有人说,你看有一家火锅店很成功,就是以家文化为核心,打造一个家的感觉,不用现代管理一样做得很大。
这么说是对的,他只是以家文化为公司文化,他本质上不是家族企业,公司的发展不依赖于亲戚朋友的参与。
杨文剑说记录我的思维,恰好与你同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jg/7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