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业主说的做,比原计划提前5天,这是业主用科学管理‘变’出来的5天,干了这么多年工程,真的服气。
土建施工队长柳强按住风中摆动的图纸,笑着说。
对面,是工程业主项目部解建生和项目总监吴鹏。他们的两侧,吊车司机刘新、曾显龙正在用手比划,讨论路线。
就在刚才,业主把协调会从临建区的会议室,搬到构架林立的南阳站扩建施工区。经过多方会审,反复比对,最终,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各方达成了共识。
这是发生在特高压南阳扩建工程现场的故事。
这个故事,要从一句寒暄开始……
“冬天就要到了。”业主项目经理阎国增对大伙儿说,一连说了两遍。看似普通的寒暄,在这种语境下可不一般。
11月中旬的南阳,风虽不大,但透着寒气,特高压南阳变电站扩建工程现场,工人们换上了厚工作服。周边田野里,有绿油油的麦苗,树上的叶子却掉光了。
冬季施工,室外环境恶劣,手脚相对也不灵便,这是电力建设施工的难题。只有在寒冷来临之前,把室外的工作尽可能干完,才能占据主动。
可是,眼下的情况并不乐观。
原本,西侧HGIS区构架11月15日可以完成,场地便移交给土建单位施工,可是,受客观条件限制,移交时间可能推后,这样一来,HGIS基础开挖也将跟着延误,影响HGIS设备基础浇制和后续设备安装。
施工单位想的是如何完成自己的一摊子事,而业主不这样想,必须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路。自工程开工以来,国网交流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在各个工地上一线指挥督导,推行“业主牵头,统一作战,集中智慧”一体化管理,在各个工程建设现场落实,南阳站扩建工程走在前面。
晚22点许,国网交流公司郑州工程建设部主任张宁来到阎国增的住处。
睡不着,出去走走?
料进早了,挡道,吊车过不去,进晚了,窝工,百十来人等米下锅。是啊,各单位都着急,抢进度,怕出安全问题,再一个,交叉作业,业主要把总。
把问题摆到桌面上,集中各方智慧。一人一句,一来一回,夜深,各自回了屋。
次日上午,会议室,专项协调会上,针尖对麦芒。
“电气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资说说,‘米’什么时候到?”解建生问,有种黑脸包公的味道。
“刚催过,11月15日前将关键路线的构架柱、梁按计划供货到。”物资代表答。
“讨论一下施工次序。”项目专责宗海迥走到投影前,拿笔比划施工图。
监理、土建、电气和吊车司机纷纷围拢上去。有问有答,一人问多人答。
接下来,吊车司机带路,到工地,验证会议重新调整的方案。
什么时间,由谁清障?
什么时间安排路面平整?
谁来负责场地?
谁来引导吊车?
谁负责安全?
每一项,都作了安排,都有人负责。至此,形成新的吊车行进路线图和新施工计划。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扫码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jg/9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