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历史 >> 正文 >> 正文

自动控制原理下全套配套资源文末赠书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1-1-21
海口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5.html

身边的信息学是垂直的信息类学科咨询和服务平台,致力于洞悉最前沿的教育动态与技术热点,共享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与书籍信息。

今天为您推荐一本精品图书--自动控制原理(下)(4),本书是重庆大学精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的配套教材,比较全面地涵盖了大学本科“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内容,是编者结合多年来一线教学的实际经验,根据高等学校本科教材编写要求,综合考虑学生需求及课程发展历程,并广泛参考国内外相关优秀教材内容及体系结构,通过细心研究体会编写而成的。本书配套资源丰富(电子课件、习题答案、教学大纲、试题及答案)),欢迎申请样书(文末有链接)

1作者介绍

宋永端,男,国家特聘(首批)专家,国际欧亚院士,IEEEfellow。现任重庆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曾任美国国家航空研究院特聘杰出教授及“协调系统控制”中心主任注册职业工程师(美国)。现(曾)任多部国际顶级期刊编委,包括IEEETAC、IEEEITS、TNNLS、最优控制及应用、IET控制理论及应用、国际仿生工程杂志等。获年第七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专著10余部,主持国家、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20余项。

2内容介绍

本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解了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分上、下册,本书是下册,共有7章,第8章阐述了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数学模型、性能分析方法以及数字校正;第9章介绍了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平面法、描述函数法等;第10章介绍了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描述的相关概念;第11章通过状态方程求解对系统空间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第12章介绍了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能观性;第13章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第14章对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进行了讨论。为方便理解和夯实相关知识,每章均配备有例题和习题。本教材比较全面地涵盖了大学本科“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内容,可作为高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热力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教师、自动化相关专业研究生、科技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本教材各章节内容的介绍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方法,需要读者有相应的MATLAB应用基础,以加强对课程的理解。

3图书目录

前言

第五篇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篇

第8章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8.1概述

8.1.1离散控制系统简介

8.1.2离散控制系统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8.2信号采样与恢复

8.2.1信号采样

8.2.2采样定理

8.2.3信号恢复

8.3z变换

8.3.1z变换的定义

8.3.2z变换的方法

8.3.3z变换的基本定理

8.3.4z反变换

8.4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8.4.1差分方程

8.4.2脉冲传递函数

8.4.3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8.5离散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8.5.1稳定性

8.5.2动态性能

8.5.3稳态误差

8.6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字校正

8.6.1模拟控制器的离散化

8.6.2根轨迹法校正

8.6.3频率特性法校正

8.6.4数字控制器直接设计法

小结

习题

第六篇非线性控制系统

基础篇第9章非线性控制系统

9.1概述

9.1.1非线性系统

9.1.2常见的非线性特性

9.1.3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

9.2相平面法

9.2.1相平面法的基本概念

9.2.2相平面图的绘制

9.2.3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9.3描述函数法

9.3.1描述函数法的基本概念

9.3.2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9.3.3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描述函数法分析

9.4改善非线性控制系统性能的措施

9.4.1改变线性部分的参数和结构

9.4.2改变非线性特性

9.4.3非线性特性的利用

小结

习题

第七篇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篇

第10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10.1控制系统

10.2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10.2.1基本概念

10.2.2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10.2.3状态空间描述的模拟结构图

10.3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10.3.1由系统的物理机理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10.3.2由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10.3.3由系统的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10.4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线性变换

10.4.1线性变换

10.4.2系统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0.4.3化状态空间表达式为对角线标准型

10.4.4化状态空间表达式为约当标准型

10.5由状态空间描述求传递函数(阵)

10.5.1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10.5.2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10.5.3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与状态空间描述的比较

10.6组合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和传递函数阵

10.6.1并联组合系统

10.6.2串联组合系统

10.6.3输出反馈系统

10.7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10.8基于MATLAB分析状态空间模型

小结

习题

第11章状态方程的求解

11.1线性定常系统齐次状态方程的求解

11.2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

11.2.1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

11.2.2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

11.2.3几个特殊的矩阵指数

11.2.4状态转移矩阵的计算

11.3线性定常系统非齐次状态方程的求解

11.4线性时变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11.4.1线性时变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

11.4.2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

11.4.3状态转移矩阵的计算

11.4.4线性时变系统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11.4.5线性时变系统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11.5线性连续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离散化

11.5.1线性时变系统的

离散化

11.5.2线性定常系统的

离散化

11.5.3近似离散化

11.6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11.6.1递推法

11.6.2z变换法

小结

习题

第12章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可观性

12.1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

12.1.1定常系统能控性示例

12.1.2定常系统能控性的定义

12.1.3定常线性系统能控性判据

12.1.4线性离散定常系统的能控性

12.2线性定常系统的能观性

12.2.1定常系统能观性示例

12.2.2定常系统能观性定义

12.2.3定常系统能观性判据

12.2.4线性离散定常系统的能观性

12.3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对偶关系

12.3.1线性系统的对偶关系

12.3.2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对偶关系(对偶原理)

12.4线性系统的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

12.4.1线性定常系统的线性变换

12.4.2约当型方程的能控性、能观性判据

12.5线性定常系统结构分解

12.6线性定常系统的标准型

12.6.1状态空间描述的能控规范型

12.6.2线性定常系统的最小

实现

小结

习题

第13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3.1外部稳定性与内部稳定性

13.1.1外部稳定性

13.1.2内部稳定性

13.1.3外部稳定性与内部稳定性的关系

13.2李雅普诺夫稳定性

13.2.1系统的平衡状态

13.2.2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义

13.3李雅普诺夫第一法

13.3.1线性系统的稳定判据

13.3.2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13.4李雅普诺夫第二法

13.4.1预备知识

13.4.2李雅普诺夫第二法的判稳定理

13.5线性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13.5.1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3.5.2线性时变连续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3.5.3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3.5.4线性时变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3.6非线性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13.6.1克拉索夫斯基法

13.6.2变量梯度法

小结

习题

第14章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14.1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

14.1.1状态反馈的结构和特性

14.1.2输出反馈的结构和特性

14.2极点配置

14.2.1状态反馈极点配置

14.2.2极点配置定理

14.2.3极点配置算法

14.2.4输出反馈极点配置

14.3系统镇定

14.4状态观测器

14.4.1全维观测器

14.4.2降维观测器

14.5带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的综合

14.5.1系统描述

14.5.2闭环系统的基本特性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5配套资源

1.教学课件

2.习题答案

3.教学大纲

4.试卷及答案

6图书详情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ls/72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