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选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谢心澄院士、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杨俊林研究员等7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工作人员出席会议;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副校长黄如、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书记马玉国、院长陈兴、北大科研部副部长蔡晖等7位依托单位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唐勇院士等9位领域资深专家、项目合作单位麻生明院士、施章杰教授、陈萍研究员、邓德会研究员等出席了本次会议。
谢心澄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基金委对“空气主份转化化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高度重视和期待,再次强调了学科深度交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黄如院士代表北京大学由衷感谢基金委的大力支持,表示会全方位支持该项目的实施以及提供完备的科研支撑条件。项目负责人席振峰院士对该项目的重大意义、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学科交叉融合研究计划及项目整体主要工作进展等进行了详细汇报,项目骨干成员麻生明院士、施章杰教授、陈萍研究员、邓德会研究员相继就各课题的研究策略、研究思路及工作进展、未来工作计划与目标作了汇报总结。
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们对该项目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指导与建议,指出项目组成员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力争研究过程的一体化。最后,杨俊林研究员对本次会议汇报情况作总结讲话,表示“空气主份转化化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具有挑战性和前沿性,并强调了吸引和凝聚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性。
北京大学,方精云院士年11月25-26日,以北京大学为依托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启动会暨年度交流会在云南昆明顺利举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冯雪莲、基金委生命科学部环境与生态科学处副处长兼生态学项目主任赵桂玲、北京大学科研部基础办主任杨凌春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参事徐嵩龄研究员、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黄耀研究员、中山大学余世孝教授、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张全发研究员,北京大学唐艳鸿教授、刘鸿雁教授、贺金生教授、沈泽昊教授等专家出席指导,项目负责人方精云院士、项目骨干、任务承担人和博士后、研究生等70余人参加了会议。
冯雪莲主任表示,基金委对“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高度重视和期待,强调了骨干间有机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力求打造生态系统和全球变化生态学领域的学术高地。杨凌春主任代表北京大学由衷感谢基金委的大力支持,表示会提供完备的科研支撑条件、全方位地支持该项目的实施。
会上,项目负责人方精云院士介绍了项目的重大意义、核心研究内容、及整体工作进展等。项目骨干地理所于贵瑞院士、牛书丽研究员,植物所杨元合研究员,北京大学王少鹏研究员,以及七位任务承担人员分别对研究进展、阶段性成果和下一年工作计划等做了汇报。报告议题涵盖“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碳氮水循环耦合过程及机理”、“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梯度的响应和机理-控制实验研究”、“冻土碳氮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食物网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项目实施以来,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已发表和录用论文68篇,含SCI论文62篇,包括在NatureCommunications、NationalScienceReview、TrendsinEcologyEvolution、EcologyLetters等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项目组专家对项目已取得的工作进展和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对研究内容和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重点等进行了集中讨论并提出建议,认为中心在发展新概念与新理论、开发新模型、跨学科交流和团队优势互补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管理。讨论结束后,方精云院士进行了总结发言,希望各项目骨干在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交流合作与互补,在项目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院士11月9日,中国海洋大学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ls/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