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
健康防疫
——东风路幼儿园疫情防控线上家长会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我园在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同时也对家庭教育和亲子教育也进行了思考,并于3月31日开展了“疫情防控线上家长会——园所管理篇”,有效建立幼儿园、班级、教师、家长四级联动体系,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精心准备
为确保家长更直观了解我园各方面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以及如何更好的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三个园区老师根据本园所情况制作PPT,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
线上相约
为保证家长会的顺利进行,各班级在家长工作群中提前预热,提醒家长按时参会,合理调整时间。
园所管理
各班教师通过线上会议,从“严把外来人员”、“师幼入园接送”、“科学防范、全面消毒”、“查漏补缺,充裕物资”、“全员行动,核酸检测”、“台账资料,整理归档”等方面与家长们分享我园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疫情防控意识。
家庭教育
本次家长会中还通过一些悲痛的家庭教育的案例,唤醒家长对家庭教育、亲子教育的重视,引导家长朋友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如何做好“孩子成长的守护者”!
携手前行
家长和孩子们认真聆听,用心感受,纷纷对幼儿园疫情防控工作表示肯定以及对老师们的用心教育表示感谢,并积极分享了自己的所思所感,即使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彼此满满的热情与真诚。
父母:孩子成长的守护者
父母:孩子成长的守护者
我国每年都有青少年自杀事件,这一件件血淋淋的案例,在让人痛心的同时,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作为家长应该从这些血的教训中获得启示。
都是情绪惹的祸
上海一名六年级学生疑因作业没做好,和妈妈赌气。小孩说还不如死了好呢,妈妈说,那你就去死吧。结果小孩想不开,竟从十二楼跳下,当场身亡。
案例中的女孩当时明显情绪非常激动,而妈妈既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情绪,也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是不适宜批评孩子或教育孩子的,因为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是没有理智的,这个时候就是你说的是真理也是废话。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处理情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等孩子情绪平稳的时候在和孩子交流。如果更智慧一点,就是能接纳孩子的情绪,可以说:闺女,妈妈没问什么原因就让你把作业做好让你很生气吧。而在这个时候不应该还计较谁对谁错。
另外作为家长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网络上常说的:深呼吸,在心中默念“这是亲生的”的方法也是可以用的。最可行的方法是离开现场到其他地方去,一般情况下用不了几分钟情绪就会平复下来,理智就会战胜情绪。
不要当众批评孩子
武汉一名初三学生因在班级玩扑克,妈妈到了学校,在教室走廊当作同学的面扇了儿子耳光,而且又是掐儿子脖子,又是戳儿子的额头,嘴里还嘟囔着什么。结果这学生在妈妈走后,在走廊里静立了两分钟,突然爬上栏杆,从五楼跳楼身亡。
案例中的妈妈当众辱骂孩子,可以说是孩子走向极端的主要原因。人都要面子,都有尊严。而且人都是向善的,再差的孩子也有自尊的需要,都希望在别人面前留下自己好的一面。
遇到这样的事情,家长可以先代表孩子向老师道歉,而不是一定要孩子当面道歉,然后等孩子回家或把孩子带到其他无人的地方再跟孩子跟孩子交流。
另外家长还要注意的是不要扳倒树捉乌鸦,在孩子已经有后悔的表现或已经认识到错误的时候,就不要再责骂孩子或批评孩子,非得要孩子当面认错。因为人都要面子,尤其是大孩子,有时候已经认识到自己错误了却不愿当众放下自己的架子。
切忌啰嗦
上海卢浦大桥上,一位妈妈因17岁的儿子在学校跟同学闹矛盾,一边开车一边责骂孩子,孩子愤懑之下冲出汽车,跳桥身亡。
可以想象案例中的妈妈在路上一定在不停的唠叨和批评孩子,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有人在你的耳边不太停的啰嗦,你是不是感到很烦躁,不想在这个地方在待下去,甚至连上去揍他的想法都有。话说的太多了,往往让人反感,对方明明知道正确也不愿听,只会更反感,甚至和你对着干。
另外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首先让孩子去说,并且听孩子把话说完,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避免误解孩子。指出孩子错误的时候要就事论事,不要孩子在某件事上行为错误就认为孩子的品行不行。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江西一个初三的女孩,给妈妈留了一封遗书,在家中跳楼身亡。女孩在遗书中写道:我学习不好,我知道。你们说努力就能考上高中,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但是我考不上,我不是学习的料······从今以后,我不会再拖累你们了,请你们把重心放在弟弟身上吧。请不要伤心,反正你们还有弟弟呢,不是吗?
这个案例中有几点值得我们家长注意。
首先人的能力、特长、兴趣是有差距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顶尖的人才,未来我们80%的孩子都是普通人。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值,如果提出的要求超过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就会放弃。就像打麻将一样,如果每次都输,从来没赢过,你还会有兴趣来吗?另外家长不要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孩子会有很大压力,特别是没有到达父母预期的时候就会感到对不起父母。尤其不要盲目的比较,不能眼里只有别人家的孩子。如果我们的孩子也拿你同别人家的父母比,你会是怎样的感受。
其次二孩的家庭的父母,不应把注意了都放在老二的身上而忽视老大的感受,不能因为老大年龄大就认为他理所当然应该让着老二。否则孩子会很失落,会心理失衡。可以让老大参与到照顾老二当中,平时要不知不觉的让老二听老大的。有什么好的东西的时候,让老大的处理,相信老大不会亏待自己的亲弟弟、亲妹妹的,恰恰相反他会更加有责任感,主动帮助父母照顾老二。
另外家庭成员的关系要融洽,尤其父母的关系要和谐,不能经常吵架,否则孩子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夫妻更不能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在孩子面前吵架,这样孩子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才让父母吵架而有负罪感。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不仅没有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会感到压抑。
始终不要忘记自己需要的什么
清华大学的留美博士卢刚,在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准备找工作的时间,开枪打死了自己的两名导师、两名教授、系主任和自己的同学林华后,开枪自杀。原因是导师在论文答辩的时候对他提出了严苛的要求,而自己的同学林华却比他优秀,论文一次性答辩通过。
案例中的卢刚可以说的学霸,在清华读书是一直就是名列前茅,留美期间也一直非常优秀。导师对他也非常看好,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导师才对他要求严格。可以说之前卢刚一直的父母的骄傲,是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但是最终的结果又是哪个父母愿意看到的呢。
父母从中应该明白身心健康比成绩重要,品德比能力重要。平时的教育当中要注意培养孩子好的品行,好的生活习惯,尤其家庭中不能以孩子为中心,否则容易养成孩子自私的品行,不懂感恩。
家长一定要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是需要身心健康、阳光上进、有孝心的孩子,还是需要仅仅文化成绩好而不知感恩、不会交际、对生活没有兴趣的学习机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13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