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 >> 正文 >> 正文

新华全媒考古百年,这些人带我们聆听泥土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3/1/18
北京皮肤病医院电话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短短百年的中国现代考古史上,功勋卓著的考古人如群星闪烁。他们扎根田野,栉风沐雨,用一把小小的手铲,从一方方看似平平无奇的土地下挖出瑰宝,逐步揭开古老中华文明的密码

百年来,随着各个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不断被发现和发掘,中国的历史轴线随之不断被拉长,文明细节不断被丰富

首发:10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桂娟、双瑞、翟濯

年10月,中国现代考古学迎来百年华诞。

年秋,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第一次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也证实了中国存在非常发达的远古文化。

此后,中国考古学进入了以田野发掘为基础的科学、规范的阶段。安阳殷墟、章丘城子崖、广汉三星堆、杭州良渚、偃师二里头、赤峰红山、巩义双槐树……百年来,随着各个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不断被发现和发掘,中国的历史轴线随之不断被拉长,文明细节不断被丰富。

年7月15日拍摄的仰韶文化博物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短短百年的中国现代考古史上,功勋卓著的考古人如群星闪烁。开辟了中国人自己进行科学考古发掘道路的李济,中国第一位受过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并一生致力于考古事业的梁思永,提出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似一支蜡烛,而像满天星斗”文明观的苏秉琦,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夏鼐……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扎根田野,栉风沐雨,聆听泥土下传出的絮语。他们用一把小小的手铲,从一方方看似平平无奇的土地下挖出瑰宝,逐步揭开古老中华文明的密码。

从仰韶开始

仰韶村坐落在豫西渑池县一块黄土台地上,三面环水,仰首即可看见巍峨苍茫的韶山,所以得名“仰韶”。这里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圣地”。

从年起,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助手数次来到这个小村庄,采集到大量石器、陶片,并敏锐地作出判断:仰韶村是中国远古时代一处重要文化遗址,极有必要进行一次科学的考古发掘。

安特生(左二)在仰韶村首次发掘时的合影(资料照片)。

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年10月,安特生带领袁复礼等中国学者到仰韶村,正式开始发掘。历时36天,开挖17处发掘点,出土了大批精美陶器、石器和少量骨器、蚌器等珍贵遗物。一种新的史前文化类型“仰韶文化”由此被发现并命名。

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端。仰韶村遗址的发掘,开启了对仰韶文化的认识,这不仅是中国第一个通过考古发现认识到的史前文化,更填补了当时对中国有没有新石器时代的认知空白,国人为此欣喜、振奋。

然而,安特生年在其著作《中国远古之文化》中却提出,“然以河南与(中亚)安诺之器物相较,其图形相似之点既多且切,实令吾人不能不起同出一源之感想。”后来,又在甘肃、青海地区发现了大量精美彩陶,由于当时华北地区没有发现比新石器晚期时代更早的遗址,而在此之前,欧洲、中亚均有彩陶出现,安特生进一步推断,中华远古文化是在欧洲和西亚文化影响下产生的,进而提出了“中华文化西来说”——中华文化是西方“新文化”与中国原有文化融合的产物。

可想而知,在那个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年代,安特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论述,既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对新兴学科的探索热情,又唤起了他们对民族命运的隐隐阵痛。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曾言:“说起来中国的学者应该感觉万分的惭愧,这些与中国古史有如此重要关系的材料,大半是外国人努力搜寻出来的……这些情形,至少我们希望,不会继续很久。”

以李济为代表的中国考古人很快就行动起来。年初,留美归国的人类学博士李济顶着寒风,带队前往山西夏县西阴村。他希望找到更多证据,阐明彩陶的来源和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梁启超曾给儿子梁思永写信谈到这次行动,针对当年安特生判断的仰韶文化来自西方的论断,他说这些中国学者“想翻这个案”。

当年,李济在殷墟发掘时,在殷墟地层中发现一块仰韶陶片,非常激动。唐际根供图

西阴村的发掘,再次扩大了已发现的仰韶文化范围,也是中国人主持的第一次田野考古发掘,在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李济在掌握西阴村发掘材料的基础上,坚定了对“中华文化西来说”的谨慎怀疑:“考较现在我们所有的材料,我们还没得着十分可靠的证据,使我们断定在中国所找的带彩陶器确发源于西方。”

另一条路径

“(他们)演说中里头还带着讲‘他们两个人都是半路出家的考古学者(济之是学人类学的),真正专门研究考古学的人还在美国——梁先生之公子’。我听了替你高兴又替你惶恐,你将来如何才能当得起‘中国第一位考古专门学者’这个名誉,总要非常努力才好。”

年1月10日晚间,梁启超怀着激动的心情给远在美国的梁思永写了一封长信。当天,李济等人从西阴村考古发掘归来,清华国学院举行了茶话会,梁启超参会并听了李济做的报告。

这一年夏天,梁思永听从父亲的建议,中断学业。回国一年间,他担任清华国学院助教,兼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的审察员,大都没有薪水。利用在美国所学,他对山西西阴村发现的一万多个陶片进行了详细分类。这批陶片没有一件是可以完整复原的器物,但通过与国内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对比研究,他肯定了西阴村与仰韶村是同时代的遗存。

参观者在仰韶文化博物馆内观看展品(年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年8月,梁思永赴美继续深造。基于回国一年间的经历,他完成了硕士论文《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这是中国考古学者完成的“最早的一本专题研究著作”。他在研究中使用了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后来的考古研究具有示范意义。

梁思永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的地层划分方法:以土质土色及包含物的不同来划分地层,为科学而准确地认识古代文化遗存打下了基础。年,山东城子崖遗址第二次挖掘由梁思永主持,当时他年仅27岁。年,根据城子崖的挖掘成果,他撰写了《龙山文化——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

龙山文化的发现,也让当时无法推翻“中华文化西来说”的中国考古人找到了另一条解释中华文明起源的路径。以李济、傅斯年、梁思永、徐中舒为首的学者认为,中国文明的根在环渤海湾一带,提出龙山文化自东向西、仰韶文化自西向东发展的“东西二元对立说”。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这一学说在学术界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这是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年10月1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认为,如果要给百年中国之考古作阶段划分,年仰韶遗址的发现到年新中国成立为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为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为第三阶段。

“在中国考古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希望用新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是‘整理国故’的具体表现;二是希望用中国材料来回应‘中国文化西来说’,主要是针对安特生的观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说。

从“实习生”到“奠基人”

年春季,从发现之初就带给世人无限惊喜的殷墟,迎来了第11次发掘。25岁的夏鼐以实习生身份参加了这次发掘。此前一年,他从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并以绝对优势的成绩拿到了公费留学名额。

毕业前夕,他为自己选好了继续求学的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经济史。但当时,留美考试在北平择定的专业是“考古学门”,因此成绩一公布,他就面临研究方向的选择。在当天的日记中,他写道:“自己本来预备了弄的是中国近世史,这次突然考上了考古学,这样便要改变我整个一生的计划,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改变,我并没有预料到,我有些彷徨无主。”

年3月,正在殷墟发掘现场参加实习的夏鼐,得知这一年的留美考试有“经济史”一门时,他“殊自悔去年之投考考古学也”,认为自己本是埋首读书的人,考古学的田野工作并非所长。在殷墟两个多月后,即将结束实习时,他在日记中仍流露出类似的想法,“我觉得自己不配弄考古,对于田野工作,已有些生厌了,觉得它的单调,不生兴味”。

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的妇好墓参观(年10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尽管殷墟的发现是如此惊天动地,“一片甲骨惊天下”,殷墟使传说中的商朝彻底被证实,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往前推进了年。但是从夏鼐日记中可以看出,这位日后的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当时对考古并无多少兴趣。

殷墟的发现颇具传奇色彩。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符号,意识到这或许是珍贵文物,于是开始重金收购。后经罗振玉、王国维等人考证、调查,发现出土甲骨的河南安阳小屯村,正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

对殷墟遗址的发掘,打开了中国考古学田野考古的一座宝库。年10月至年6月,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先后组织殷墟发掘15次,发掘大墓11座、方坑1个、小型墓和祭祀坑多座,以及大量建筑基址,出土刻字甲骨近两万片和大量陶器、铜器、玉器等。

殷墟第一次发掘开工,全体工作人员合影(资料照片)。

“殷墟的发掘,把辉煌的商代文明展现给了世界。中国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和殷墟发掘有很大关系。”陈星灿说。

当年参与殷墟发掘的夏鼐,与梁思永几次面谈,并与李济通信,反复商酌自己留学的去向问题。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夏鼐把赴美留学改为赴英。在选择方向时,他认为,“中国将来之考古学,必须以埃及考古学之规模为先范,故中国之考古学界,必须有一人熟悉埃及考古学,以其发掘技术及研究方法,多可借镜。”

转入伦敦大学埃及考古学系前,通过几个月的潜心学习思考,以及在殷墟发掘中打下的基础,夏鼐逐渐对考古学产生了兴趣,从最初的犹疑彷徨转变为方向明确的决心。但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日后他会领导中国考古事业长达30余年。

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的车马坑参观(年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楼,一尊夏鼐的石像神情安详,目光斜望远方。这是一个被所有考古研究所成员敬仰的名字,不仅在于他曾是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更因为他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年,夏鼐主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河南辉县战国时代车马坑的发掘。他亲自动手,冰天雪地里,在车马坑里一蹲好几天,用木炭一边烤一边剔。终于,19辆大型木车的遗存,完整重见天日,震惊世界。

夏鼐。

年,夏鼐首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144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