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 >> 正文 >> 正文

中国学者科学论文首被撤稿,举报者可以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3/3/3

10月9日,因两处“图片意外错误”,由中国学者撰写的一篇题为“Protontransportenabledbyafield-inducedmetallicstateinasemiconductorheterostructure”(《电场诱导异质界面金属态构建超质子传输》)的论文被Science《科学》期刊撤稿。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这是中国学者Science论文首次被撤。

这篇撤稿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副教授吴艳,共同通讯作者分别是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联合储能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朱斌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副教授宋怀兵。

论文共12位署名作者,除朱斌等4位作者不接受撤稿决定之外,团队中其它8人包括吴艳、宋怀兵均支持撤稿,并于Science网站发布“撤稿声明”,称对研究中的“意外错误”(accidentalmistakes)负全部责任。

撤稿声明原文图片来源于Science同意撤稿的8位作者在“撤稿声明”中指出,研究报告中的两处“图片错误”和当时的地域位置与人员变动相关。团队称,在该研究收尾阶段(年12月中旬至年3月),遇上武汉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封城”,作者们当时也分隔在不同的城市、国家,无法使用武汉的实验室计算机或数据库资源,以至于作者之间“沟通有误”,出现图片使用不当。上述8位作者称,尽管研究中存在“意外错误”,但是他们仍然对研究的实验设计、理论演算、主要的数据分析等“表示支持”。

10月9日,澎湃新闻通过邮件联系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联合储能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朱斌以及多次致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对方回应。

据国际专门讨论学术研究发表及研究诚信议题的网站“撤稿观察”(RetractionWatch)消息称,不同意撤稿的朱斌通过邮件回应表示,虽然存在错误,但研究本身具有独立性、真实性和可重复性,《科学》可以对有问题的文章进行勘误,不必直接撤稿。

公开资料显示,RetractionWatch成立于年8月,创办人是科学记者、编辑出身的IvanOransky与AdamMarcus。

10月10日,曾举报该论文图片使用不当的国际学术打假专家ElisabethBik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如果一项研究因为受到质疑被期刊编辑部给予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14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