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 >> 正文 >> 正文

理论特质和制度特征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5/7/18
前言

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在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发展和完善的重要经济制度,作为社会的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的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同时也吸收借鉴了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将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与社会的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优势,也有利于发挥社会的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维护社会公平的优势。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具有的制度优势主要源自马克思的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理论特质。

(一)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市场参与机制

作为市场参与主体,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扮演商品供给者和要素需求者的双重角色,从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组合,生产出商品出售给消费者。可以说,没有企业作为市场交易主体的参与,市场机制就无法发挥作用,市场经济就无法运行。在经济学说史上,传统马克思的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认为市场经济不可能与社会的主义相结合。原因是社会的主义是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所有权是社会占有,而市场经济要求产权具有排他性,公共产权不具有排他性。因此,传统理论认为公有制企业难以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当中。

开创的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破了传统理论的束缚,提出社会的主义与市场经济可以兼容,社会的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不断推动公有制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改革,逐渐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关系,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逐渐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市场活动。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而国有企业又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载体,这就使得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了鲜明中国特色的理论特质。

首先,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决定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共同组成了市场供给主体。社会的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参与市场活动上。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基本上适应了市场经济独立主体地位的要求。

其次,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又发挥着建设和保障民生的作用。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供水、供电等能源资源部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资源能源的开发往往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私人企业一般不愿意单独生产经营,国有企业在这些部门和领域进行投资和生产就非常必要。重大的基础性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也是如此,不仅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还需要在较大范围内动员各方研究资源和研究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同样只有国有企业才能够承担。

最后,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压舱石的作用。受市场规律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扩大投资、增加需求、吸收就业、调整产业布局等方式应对经济波动,从而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稳定物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国有企业在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时,也能主动采取措施,迅速落实举措,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以我国为指导的市场调节机制

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摒弃了传统的以计划作为唯一手段的计划经济模式,市场代替计划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又不完全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起全部的作用,还需要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和市场的有机结合被认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就连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也认同没有纯粹的市场经济,现实中的市场经济体制都是混合体制。

马克思的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之所以要对经济进行适当的干预,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为了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社会化大生产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现代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生产关系更加趋于复杂化,表现为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分工更加细密,联系更加紧密。为了协调地区、部门和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保证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需要的宏观经济管理,二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

当然,市场失灵不仅仅是指包括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等被西方主流经济学认同的“外部失灵”,还包括引起社会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等问题的“内部失灵”。是弥补市场失灵最可行的机构,因为具有征税权、禁止权、处罚权等市场及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强制力,还具有组织优势,能够降低各种交易成本。在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并不是像传统计划经济一样,是行政调控,也不是像新自由主义所崇尚的只充当“守夜人”,而是建立在科学干预基础上的经济调控。党的会议曾提出:科学宏观调控、有效治理,都是发挥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宏观调控是与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统一的,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也具有自身独有的理论特质:第一,调控是有差别、分层次、分阶段的动态弹性调控,即并不一定是“占六分,市场占四分”,或者是反过来,而可能是在一定时期内,干预多一些,而在另一些时期内,市场作用多一些。第二,调控是以马克思的主义经济学特别是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兼具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控为一体。第三,调控包含更宽广的政策体系,包括国家发展规划、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收入等政策。

(三)以现代化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本身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以交换作为人们获取产品的手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而逐渐产生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占据了统治地位,是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经济逐渐形成并发展。

但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必然带来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变化,市场经济本身也会随着经济实践的深入而不断调整和优化。学术界有的学者将市场经济分为传统和现代市场经济,有的学者将市场经济分为原始、古典和现代市场经济,还有的学者将市场经济分为市场经济1.0,2.0和3.0版本。尽管划分方式和名称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市场经济理论在不断发展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经济。

我们认为市场经济至少经历了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市场经济,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干预市场经济,以及以马克思的主义中国化为代表的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改革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以的内生性、现代化技术手段以及多元化微观主体等特征呈现出其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特质。

首先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是与市场的有机融合。党的会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作用,也多次强调:“在市场作用和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在内的行政主体已经内生于市场经济,并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微观运行等层面深入到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综合运用现代化手段。与马克思时代不同,现代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有着高度融合的趋势,与飞速发展的科技相适应的“技术衍生型制度”逐渐影响着经济运行方式,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研判和物联网调配,给现代市场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再加上透明高效的治理体系,以及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公众有效监督,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呈现出新的气息。

最后,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主体型的现代混合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离开了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和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市场经济无法运行。“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这种多元混合体制既能够增进市场竞争和优势互补,又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优势所在。

结语

社会的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制度既秉承了唯物史观所强调的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又与我国开放的实践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建构相融合,同时也反映了世界历史变化趋势,顺应全球化的时代条件变化和社会的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168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