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 >> 正文 >> 正文

精华一线人员再谈疫情防控如何建设更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1-7-11

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体系的优势和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但也显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6月3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举办题为“公共卫生与应急医学”的分论坛,邀请来自卫生主管部门、国内医院的各方人士共同交流,分享最新有效新冠疫情防控和治疗方法、探索建立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实践模式。话题涉及公共卫生应急响应、国际合作、医防结合、中西医并重等内容。

疫情防控靠应急

应急发展靠科学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出席并发表题为《流行病与公共卫生管理》的演讲,从应急响应的角度与大家探讨传染病的由来。

他表示,人类面对传染病,每次都是演练。如果没有现代公共卫生的应答,“只要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即使没有现代科学,只要给我们年,就可以轻松应付。因为我们会建立群体免疫,人类是可以承受的。”但现代医学给了我们机会,把年的传染病史缩短到可能只有5年;如果做得更好,可能只有2年;如果像中国这样,可以缩短到3个月。他认为,应对传染病,必须不断采取公共卫生的应急响应,而非持续的公共卫生响应。未来必须全人类一起合作,普遍接种疫苗,同时跟自然界和解,允许疾病的存在但不爆发。

国家卫健委卫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在致辞中强调了尊重科学、重视科技在中国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价值。他认为,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个方面的全过程,这是中国能够打赢疫情防控的基本原因之一。目前,中国疫苗研发处在世界第一梯队也离不开国家对科技的重视。他还强调,科技发展是“十年磨一剑”,中国取得抗疫成绩也是各个层级长期在医疗领域重视科技积累的结果。他认为,打造公共卫生和应急科学体系的时候,不应该急功近利,在重视科技创新这一大前提下厚积薄发。

英国驻华大使馆大使吴若兰在则在发言中重点谈到中国与英国在疫情防控中的合作成果和未来愿景。她表示,疫情防控再次凸显了国际协作的意义,中英两国已经在疫苗诊断和药物研发、老龄化与慢性病挑战以及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已经开展紧密的合作,同时都认为一定要加强WHO的作用。她还提到,英国对中国在疫苗研发、疫苗供给和大流行病相关国际条约等方面抱有很高期待。

从一线实践看疫情防控

给公共卫生体系带来的挑战

医院院长李为民介绍了华西应急医学体系建立中的六大措施,包括了,顶层设计、人才培养、分层管理、后勤保障、培训、积累国际经验等内容。他表示,应急医疗既应该有适应的装备器材还要有人员培训和物资保障,更要有伦理制度流程、信息保障;既要考虑不同灾难类型、不同救援时间、不同的救援特征,还要考虑灾前、灾时救援体系的建设以及特殊情况比如语言沟通、宗教文化的特殊性以及气候的地理特征。应急不仅仅是救援,而是要建立科学完备的应急医疗体系。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孙发在发言中表示,一年多疫情防控提醒我们,在医疗系统里必须要有公共卫生的科室,比如预防保健科、感染科,作为管理者、医务工作人员要有公共卫生预防意识;第二相关科室要有功能;第三就是需要信息化支撑。上述三点在疫情防控中是非常关键的。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祝益民谈到自己在疫情防控中的体会时表示,党中央统一部署、统一指挥非常重要;联防联控与群防群控两大机制确保中国疫情防控的成绩;中国经验在疫情爆发地区非常受欢迎。他还谈到在总结抗疫十大能力建设时发觉,信息/报告能力应当得到重视,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引入,其形式、内容、方式等都应得到深刻改变。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吴宏在发言中介绍了上海在疫情防控中的四点经验:组织融合——医疗与疾控相关机构高度融合,建设预警和会商机制;人才融合——包括疫情研判、流调小组、核酸检测以及相关支持队伍等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技术融合——加强核酸检测质控,将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在检测过程中;信息融合——在信息化基础上,加强数据应用。

让中医药更多地参与到公共卫生事件中

中国医院党委书记王笑频介绍了中医药发展中瘟病学派的防治知识和历史经验,具体谈到了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中国中医药的贡献。他提到,三支中医医疗队赴海外开展医疗救治称得上是“是中医战狼行动”,在那些疫情爆发人心惶惶的地区,中国中医药帮助共67个国家的人民,16个国家表达了进一步合作的兴趣。

广东省中医药局长徐庆锋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广东携手粤港澳共同推进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的五大方向,包括医疗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以及国际化高地。他还介绍了广东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的作用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医院院长郭登洲介绍了疫医院的实践经验,并表示,此次疫情防控体现了中医药的优势——中医治疗率高,第二就是为重症低,第三控制比较好。

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永刚则提出建议,国家加快立法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紧急救援救治体系,确定中医药在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当中的救治地位和启动方式,确立中医和西医的职责分工,共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他还建议,让中医药人员更多参与公共卫生的相关决策,医院要应制定中西医结合的应急预案。

医院党委书记蔡敏重点谈到中医药应急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建设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学科体系;其次重视“传承师承”传统,培养师资力量,还要培养既懂中医也懂传染病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国家政策从多个层面加大扶持。

医院党委书记俞忠伟表示,中医药应急医疗、应急管理的能力应从三个方向不断提升:一是从国家层面建立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响应中心和实验室以及临床基地;医院为目标,医院自身的应急医疗能力;三是建设一支具有临床中医思维又能融合现代医疗技术临床队伍;四是在中医疫病的理论、中医药的方案优选优化、中医药的研发等方面加强创新。

医院院长董蒨还在医院的建设经验,包括智慧医疗设备、手术机器人、远程会诊系统等的实践成果。

图片来源:PIXABAY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9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