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企业,研究管理学这些知识,都是在寻求确定性,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寻求确定性。所以人们才会有孜孜不倦的研究,从规律中寻找确定性,所以才有各种理论,各种方法的研究成果。
但是企业依存的环境是市场,市场是不确定的,并不是直线发展的,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人的决策机制里,有理性的因素,就是科学,有感情的因素,就是艺术,是随意的,这些随意就构成了多样性,也就构成了世界的丰富多彩。
如果人人都是理性的,这个世界就会总是有序的发展,总是有序,也就成了一潭死水,没有任何活力,有了这些意外性,有了活力,才不断有新力量打败老力量。
科学是人们总结起来的规律,它的特点是,长期一定有用。短期来说,有的时候有用,有的时候无用。
艺术呢,或者说是随机应变,一定是短期有用的,至于长期,可能有用,也可能没用,甚至有害。
人们会什么不会选择长期行为,而看中短期行为呢,因为企业和人一样,都同时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生存和发展。坚持长期有用的东西,很可能你的生存就会问题,就会死在半路上。如果总是为生存而活,人们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也会感到不满意,毕竟人总不能为了吃饭而活着。
那些媒体宣传的,那些坚持长期主义,提前布局,以后有了大发展,做到一定高度的人和企业,都是度过了生存这一关的,那些坚持长期主义,坚持科学的企业,没有度过这一关,就都死去了,也就没有后来什么事情了。在媒体上没有什么消息,即使你找到当事人,也无法弄出什么来,因为坚持科学,坚持长期主义的美好未来,都只是假设。拿假设的例子来说服人,是天方夜谭,就连自己也说服不了。
而不断的坚持短期主义,做艺术性的管理,倒是可以活下去,只不过,也只剩下了活着,质量不会怎么好。
很多时候,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是不重合的,甚至是相反的,这个就十分考验人的眼光了。
看似好的办法,是用80%的精力做短期主义,能够生存下去是第一位的,还要拿20%的精力做长期主义,靠着时间的累积。在以后的某一个时间段里,产生提前布局的效果,拿到一笔大的生活开支费用。有了更多的开支费用,保障一个阶段的生存之后,可以改变比例60%做短期主义,拿出40%的精力做长期主义,如果发展正常,这些长期主义的投资投资比例要更大。
引申一下,这个世界上的二元性无处不在,中国人老古人早就发现了这点,总结成阴阳二字,有其一面,必然有其对立面,这个世界就是在两面交织中,形成了多彩斑斓。
再引申一下,给人出主意,也要看这个领导是重视长期还是重视短期,大多是人,都是重视短期利益的。所以出意见,就要短期见效果,最好是及时见效果。
中医治疗败给了西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人们希望及时见效。这个观点和见解,在绝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存在,这个是客观规律,你想改也改不了。这个是几千万年来人们积累的经验,是已经渗透到基因里的东西,发现了客观规律,不能想着去改变客观规律,应该是把客观规律用起来,让他为我们产生效果。
管理学里面的科学与艺术,就像易经里的阴阳,战争中的奇正。
《孙子兵法·兵势篇》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yz/1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