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作者 >> 正文 >> 正文

俞军产品方法论5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0-12-16

“其实,很多人有读书的意愿,只是,当今社会丰繁的诱惑以及好像永远断不开的联系,让我们难以沉浸在阅读中,没错,很大的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我们主观对于阅读的不重视。但个人感觉,还有个客观的原因,也是阻碍我们阅读的“绊脚石”——书太厚,一时半会儿读不完。但其实很多书中的不少篇幅,都是用来做润色或者衔接的,当然,也有的是因为“字数越多稿费越高”,所以作者会绞尽脑汁拼命往里加字。我本身也没有耐心阅读的习惯,但是经历越多,发现不阅读经常会让自己处于“脑中羞涩”的尴尬境地,所以我还是想试试去培养阅读习惯,同时,把我读的书记录下来。与“樊登读书”不同的是,我只是把我阅读当中觉得干货的东西摘录下来,不会加入个人分析或者读后感,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督促自己保持阅读,一方面是想把一本书读薄,分享给因书太厚而不愿意打开的朋友们,如果大家看完摘录后觉得书的确不错,或许也会去拿来原著读一读,也算是我对提升国人阅读率的贡献了”

龙书叔读书第一本:《俞军产品方法论》

05

产品经理的选拔与成长

一千个公司有一千种不同的产品经理。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阶段,有不同团队认知时,产品经理的具体分工定位是不同的。行业里说的优秀产品经理,一般是指市场需求导向的、擅长决策的产品经理。优秀产品经理较依赖洞察和思维,知识性内容对这个职业的价值有限。

面试产品人才时,不能只看候选人的临场表现,还要根据掌握的各种背景知识和产品人才参照系,去分析候选人的真实情况,然后再结合企业特定岗位的背景,选择合适的人选。

一个员工在企业的某个岗位上,这个岗位对他的价值不是你付给他的工资,而要减去机会成本才是他真正的利润。

专业能力无法通过学习标准技能获得,我们无法开始一个产品经理专业或培训课程去量产人才,因为产品经理的真正关键能力,不是能学习的知识,而是在实践中权衡取舍和持续迭代以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实践中训练和验证。

好产品经理的“好”,一定是跟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不存在统一标准。这里为了简化提高工作效率的判断,我们找出一些简单规律,来辅助选拔“好的”或“潜力高的”产品经理。按天赋高低分类:

A类:有深度思考能力或超长同理心

B类:逻辑清晰且有产品心:产品心,指的是真的喜欢做产品,真的喜欢做产品经理,也想做好这个产品,能从产品工作中感受到乐趣,而不是功利心特别强,优先因为高薪、职业声望、权力、追求短期绩效等因素而做产品经理。

C类:不适合从事产品经理职业:逻辑不清晰,同理心明显弱,功利心过重,都不适合从事产品经理,至少不适合成为高阶产品经理。缺乏职业热爱,期望工作朝九晚五和悠闲生活,不爱加班的人,不适合从事产品经理职业。自我认知过高的人,不适合从事产品经理职业。不爱思考,缺乏好奇心,自以为逻辑理性强但过分围绕事物表面信息思考的人,不适合。点子多、爱思考,但又缺乏实践精神,抗拒或不重视事实、验证、反馈、迭代的人,不适合。

如何培养好的产品经理?第一,找一个有潜力的;第二,将之放到一个有成长性的产品岗位上。这样任务就完成了80%,剩下的20%,是培养产品经理对约束条件的权衡取舍,以及识人用人的能力。用户体验、用户的自私程度、认知局限、各种正式非正式的制度习俗、各种技术、收入、成本、时间和组织因素,都是互相冲突的约束条件,产品经理最核心的能力修炼内容之一,就是掌握每一个约束条件的属性和弹性。只有在无数产品迭代和情境下应用、挑战和验证这些约束条件,才能逐渐理解它们的边界和弹性,然后在未来的新产品上熟练使用这些约束条件,以更高概率地实现创新和突破。

产品经理的价值=经验等级*平台匹配度*智慧等级

经验等级会随着时间而增长;

平台匹配度是指产品经理的个人能力发展跟平台深度绑定匹配的,产品经理一换岗位,平台匹配度可能就大幅降低。比如做社交类的优秀的产品经理,去做搜索产品、外卖或游戏,都要重新学习,平台匹配度就没有了;

智慧等级是指产品经理换业务、换公司后依然可以保持个人价值,因为他可能用半年就把新的领域快速弄清楚。智慧等级高,就是做同样一件事,能比别人更快更深的洞察。

面试产品经理的两个方向:

(1)围绕他过去做过的事情:开始为什么要做这个东西?你是怎么想的?针对以后的情况你考虑了哪些方面和做了什么?开始做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发现了什么?什么东西和原来理解的不一样了?又发现了哪些相关的洞察,你和外部市场上的其他人对其认知不一样?在迭代过程中又是怎么做的?如果回到当初,你还会做什么?

(2)围绕他不熟悉的事(一定是面试官熟悉但他不熟悉),用这个问题来判断他在面对一个陌生问题时,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角度去切入、分析和求解的,也就是看他的思维框架。(当然,也根据实际用人需求而定,如果只是招一个一般优化、日常维护和沟通之类的执行工作,可忽略该条)。

判断产品经理的管理能力主要看两方面:

(1)人际能力(团队内部的识人用人和激励能力,外部的协调能力);

(2)决策能力(恰好也是产品经理的职业能力,只是除了市场权衡,还要进行内部人和事的权衡)。

产品经理的专业能力,面试一般看四方面:

(1)批判性思维

(2)同理心

(3)用户模型

(4)产品技能熟练度

天赋、实践机会的质量决定产品经理的成长速度和上限。

如果产品经理只学一个东西来获取最大成长,那一定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对信息的目的、前提、隐喻、结论等作出分析和判断的活动。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通过自我校准思维判断。它包括认知技能和感知倾向。认知技能包括:阐述、分析、评论、推论、解释、自我校准;感知倾向包括:好奇心、追寻真理、心灵开放、对有分歧的观点持开放态度、分析性、系统思考、自信、心智成熟。批判性思维需要掌握:判断信息是否恰当;区分理性的断言和感性的断言;区别事实与观点;识别证据的不足;洞察他人论证的陷阱和漏洞;独立分析数据或信息;识别论证的逻辑错误;发现信息和其来源之间的联系;处理矛盾的、不充分的、模糊的信息;基于数据而不是观点建立令人信服的论证;选择支持力强的数据;避免言过其实的结论;识别证据的漏洞并建议收集其它信息;知道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答案或唯一解决办法;提出替代方案并在决策时予以考虑;采取行动时考虑所有利益相关的主体;清楚地表达论证及其语境;精准的运用证据进行论证;符合逻辑地组织复杂的论证;展开论证时避免无关因素;有序地呈现增强说服力的证据。

对刚入行的产品新人,两点最有价值:第一,从大量产品迭代中验证和思考;第二,加入一个有产品心的小团队。

新手经过最初的打基础阶段后,如果想继续进阶变成熟练产品经理,最好多接触一些不同的挑战,如果有机会,可以发展这6方面能力:从0到1,做深做透,做宽做杂,大用户量,商业闭环,团队建设。

适合产品经理的书:

《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埃略特·阿伦森):适合成为“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科学方法、人文关怀、实践精神浸透字里行间,书中介绍了大量心理学实验和人性常识;

《第一本经济学》(罗伯特·墨菲):经济学帮助人们洞察世事,这一本相对简单;

《学会提问》(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介绍批判性思维,学习便捷信息和言论的真假对错;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录》(约翰·安德森):阐释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本机制;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讲人如何有偏见、有缺陷地思考;

《超越智商》(基思·斯坦诺维奇):教人如何克服缺陷做理性决策;

《思维与决策》(第四版,乔纳森·巴伦):系统介绍思维与决策领域的研究;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曼昆):这是最通用的大学经济学入门教材;

《“错误”的行为》(理查德·泰勒):行为经济学离产品经理最近,通过这本书可以理解科学起源;

《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埃里克·弗鲁博顿、鲁道夫·芮切特):学习交易费用,思考商业模式;

《现代制度经济学》(盛洪):把历史上很多制度经济学名家的经典文章选编在一起;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薛兆丰):适合中国人学经济学入门知识;

此外还有《博弈与社会》、《自私的基因》、《消费者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zz/6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