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总第2期)1-2月读书心得
共同愿景
争做文理交融的数学教师,
创建人文气息的数学课堂。
第二组
1《可见的学习与深度学习》
读书心得
西安市曲江第二中学冯俊
接触刘老师推荐的这本书,读的第一遍确实没有怎么理解书中的含义。比如说,可见学习者、可见的学习等等概念也是第一次听说。但是,在疫情期间,强迫自己又拿来这本书进行阅读,经过第二次的阅读,还是有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关于可见学习者
1.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可见学习者,虽然这类学生需要具备书中描述的很多特征:比如可以成为他们自己的老师,可以使用自我管理策略。但是实际学习过程中,并不是要求学习者意义具备所有的特征,这样的话几乎没有任何学生能够做到,即使能考上顶尖名校的学生。所以,我认为可见学习者是在某一阶段或某些时候具备其中的一些特征,甚至于某一条即可。
2.可见学习者是可以培养的,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可见学习者。诚然,这是有难度的。因为目前我们的教学基本上是基于教师应该怎样教,而缺乏对学生应该怎样学。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成为可见的学习者。如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清楚地表达正在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薄弱问题,其实他们已经步入到我们预定的轨道之中。
3.自我评估是可见的学习者必须具备的首要因素。自我评估是一种能力,我们需要设定一套可行的标准,并且帮助学生树立具有评估能力的愿景。但是,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我们的首要使命可能不再是教学、阅读,而是确保我们的学生知道或者意识到如何学习。
二、关于深度教学
学生要想进行深度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深度教学。
1.只有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才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观点,并且“深度教学”应该要具有一定的价值引领的教学方式、带有真实情境的教学理念、设置出具有高质量问题串的教学、基于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整合性教学、具有一定思辨的教学。
2.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从“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理念走向行动。
3.随之诞生的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评价,甚至要进行以学习为中心的作业设计等等。
2揭开面纱看到美
——读《数学之美》有感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曹艳
非常幸运,在12月23日西安因疫情而封城的前一天,我收到了裴光亚老师的《数学之美》这本书。被禁锢的这一个多月,除了上网课、改作业、和家长沟通在线课堂孩子的学习状况外,我的业余时间更多则是与它为伴。
从教以来,我一直给学生这样介绍数学:数学是有生命、有文化的,数学是很美的,不仅仅局限在枯燥的计算之中。可是在孩子们的眼里,数学总是这样那样的计算和推理,他们很少能体会到数学的这种魅力。“只有不同的认知水平,才能读懂不同的数学”,“只有不同的发展期,才能欣赏不同的数学之美”。因此,在课堂中尽可能的把数学之美呈现给学生,而不单单只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机器,这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而这本书,恰恰是我努力的助推剂。
本书是在高中数学内容基础之上的深化、拓展和延伸。数学之美来自数学,更来自我们的灵魂深处,来自我们的感受和理解。因此本书分为三部分来阐述:理解之韵味,做题之奇趣,阅读之情致。下面举例来说明印象较深的内容和体会。
函数作为重点内容,初中、高中均有涉及。初中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既是学生学习函数的基础,又是数形结合的重要载体。教学中主要从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等几个方面分别认识和研究函数。学生可以熟练的画出函数图象,也可以轻松地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那么,函数有什么样的魅力和美呢?可能我们很少会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1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