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成长,从这里启程
我们与毕业生们谈天说地
记录下一些
他们与复旦、与管院的故事
和对成长、对人生的感悟
Hey!毕业生
届博士毕业生
王德瑞
年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并不太轻松:这一年有许多城市的“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数首超本科生”,就业挑战成为所有应届生不得不面对的课题,对未来职业方向的探讨也成了年轻人之间的热点。
但今年博士毕业的王德瑞并没有过多焦虑。在复旦管院的六年求学时光里,他早已养成了淡定乐观的心态。在他看来,稳扎稳打的每一步都有意义,与其惧怕“变化”,不如迎接变化。这是管院给他的底气和勇气。
今年也是王德瑞踏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年,深受母校“好学风”影响的王德瑞,决定将这一精神带到课堂上,影响更多的后来者。
“让数学经世致用”本科旅游专业却深爱数学,而管理科学专业,“通过数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来助力企业管理提升”,既能满足王德瑞对数学的热爱,又能契合他对“经世致用”的追求。
年,王德瑞22岁。在南开大学旅游专业就读的他,因成绩优秀获得了保研资格。“选哪所学校、学哪个专业”成了他的头号大事。
因为喜欢数学,本科时期,王德瑞选修了数学作为第二专业,但在保研选择深造方向时,他有了不一样的想法:“纯数学的研究是以理论为主,离落地运用还有很大距离。而我更希望在数学和理论结合紧密的领域继续深耕,解决实际难题。”
于是王德瑞将目光投向了“管理学”方向。在他看来,任何想要创造出价值的公司,都会在到达一定规模后面临管理难题,数学恰好能用精细的方式帮助企业用更科学、合理的方式去进行管理,实现从“管”到“理”的过渡,从而助力业务的发展。
就这样,他最终选择了复旦管院的管理科学专业。“通过数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来助力管理提升”,这既能满足王德瑞对数学的热爱,又能契合他对“经世致用”的追求。
年秋天,王德瑞来到复旦管院攻读硕士;两年后他凭借优异的成绩开启了硕博连读。
始终如一的热爱、学以致用的价值,这些都是贯穿王德瑞求学生涯的关键词,也是支持他不断稳健前行的力量。
“去实践中找答案”“理论是一定存在最佳解法的,实际中运用的解决办法或许不是理论上最佳的,但我们是有能力提升其合理性的。”
谈及在学院六年的求学时光,最让王德瑞津津乐道的是这里科学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使是博士阶段的学习,其“实战性”也非常突出。
“为了培养契合未来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课程设计包含了大量实践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走出‘空有理论,没有实践’的困境。”
王德瑞记得,入学后不久,他就参与了东航和复旦联合举办的产学研项目。东航是国运输量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每天载客量庞大,时常需要新增航班或遇到恶劣天气后恢复飞行的情况。这些都需要通过分析航线的特点去安排协调。此前大多由有经验的老师傅人工判断,在管理上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因此东航与管院胡建强教授展开合作,希望通过科学管理的办法来应对这一难题,提升管理效率。
作为新人的王德瑞被分到了一个重点小组,和团队一起负责利用仿真技术解决“航班恢复”的难题。这个问题不仅难在要通过大量数据准确预判航班是否可以恢复、什么时候恢复;还要基于航班的特殊性,兼顾安全等方面因素,考虑跨部门合作的种种状况。在经历数个月和东航反复确认、修改、调试的过程后,王德瑞和同学合作写出的程序最终被东航采用,放入了航班恢复的系统里,还申报了专利。
看到自己付出心血的成果能真正投入使用,帮助航司挽回巨大损失、降本增效时,王德瑞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也让王德瑞意识到“管理学”在理论和实际运用中的巨大差异:“理论是一定存在最佳解法的,实际中运用的解决办法或许不是理论上最佳的,但我们是有能力提升其合理性的。”
自此以后,王德瑞也养成了在思考一件事时“不但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1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