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核心 >> 正文 >> 正文

公管荐书IACMR系列管理研究哲学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0-11-27

《管理研究哲学》

作者:曾荣光

译者:任兵、袁庆宏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4月

作(译)者简介

曾荣光(EricW.K.Tsang),美国德克萨斯达拉斯大学WorldSalute杰出教授。他在剑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是一位在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哲学分析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

任兵,南开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博士。近年来   

袁庆宏,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人力资源管理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理论与组织行为,员工与组织间的非稳态关系,员工职业生涯与职业成长等。

内容简介

近年来,管理研究领域涌现出越来越多以哲学为基础的反思与讨论。美国德克萨斯达拉斯大学曾荣光教授所著的《管理研究哲学》一书无疑是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相对全面且系统的著作。《管理研究哲学》针对管理研究者所遇到的一系列关键方法论问题(如假定、解释、理论检验、概况、复制等)进行了哲学层面的审辩与分析,对于丰富管理研究的科学哲学基础,加强管理研究方法论的科学性,构建可靠的、有效的管理理论知识体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录

第一章哲学:一个服务于研究者的小工

第二章解释:回答“为什么”的不同方式

第三章假定:不能被假定掉

第四章理论检验: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

第五章概括:一个有争议的尝试

第六章复制:一个被忽略的必需品

第七章历史编纂学:一种被忽视的研究方法

第八章展望:是,或不是,一门科学?

附录哲学如何对研究方法论做出贡献

名字索引

主题索引

全书主要内容安排

《管理研究哲学》一书共八章,一个附录,一个名字索引和一个主题索引。正文的这八章中,第一章涉及管理学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内在哲学本源,而第二至第七章是哲学在“方法促进”功能上的具体内容呈现。第八章则将读者引至“管理学科是否是科学”这一问题。

第一章“哲学:一个服务于研究者的小工”,提到哲学具有祛魅、告知和方法促进这三大功能。此外,本章讨论了实证主义、后现代主义、批判实在论及实用主义等哲学流派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三个维度上的不同观点。

第二章“解释:回答‘为什么’的不同方式”,讨论了如何对现象作出因果的、理论的或非理论的解释。阅读本章会发现,大量的社会科学研究是以覆盖率模型为指导原型,致力于发展和检验因果关系本章还介绍了可以弥补覆盖率模型不足的“机制性解释”及“对比性解释”。在理论性解释之外,本章讨论了有关“非理论性解释”及“不能被解释的经验规则”,相关内容很有启发性。

第三章“假定:不能被假定掉”,将理论的“提假定”拉回科学研究的视野里。文中有一举例:“所有人类都是蔬菜所有蔬菜终将死亡,因此,所有人类终将死亡。”一个滑稽的假定(所有人类都是蔬菜!)将导致一个完美无缺的结论(所有人类终将死亡!)。在“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经验研究”这一部分,曾教授指出很多研究的“模型”都是一些“简化模型”,它们忽略了理论背后存在的“核心假定”,而忽略核心假定的理论检验在科学严谨性和解释能力上是存在巨大不足的。因此,本章建议管理研究者要从事包含核心假定的理论检验,并且介绍了具体的做法。

第四章“理论检验: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首先讨论了理论一旦被提出,就要对其进行严格且无情的检验,并介绍了从事理论检验研究的两种不同做法“证实”与“证伪”。本章选择强调证伪,是为了鼓励被过去和现在的管理研究实践所忽略的一种平衡。然而,以严格的方式检验理论面临一系列的障碍,正是这些障碍导致了证伪研究的不足。“从事严格的理论检验的障碍”这部分内容非常丰富、非常具有启发性。所提到的一些有问题的理论检验做法在国内的管理学术界同样盛行,如肯定型检验策略、HARKing、顺应调节等。本章还基于批判实在论提出了理论检验的四步法。

第五章“概括:一个有争议的尝试”,讨论了“概括”这一复杂的概念。实际上,我们在翻译本章的过程中,一直十分小心地处理几个长得很像的英文单词的不同意思(比如,我们把“generalization”翻译成“概括”而不是“普适化”,把“generalizability”翻译成“普适性”把generalizable”翻译成“可推广的”,等等)。概括是归纳的一种形式,包括大样本的实证研究、小样本甚至单案例研究,都不同程度地通过概括来贡献(一般性)知识本章在哲学的审视下澄清了关于概括的一些误解,包括合理区分经验性概括和理论性概括等。此外,本章特别讨论了案例研究基于概括所具有的优势。

第六章“复制:一个被忽略的必需品”,讨论了复制对于科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复制在社会科学中是可能的吗”等问题。本章描述了管理学术界从事复制研究的现状,这引起了我们的共鸣:管理研究领域对已发表的实证研究结果很少去做复制!如果科学离开复制将不再可靠,而管理学领域又被宣称是一种科学,那么我们又为何不去从事大量的复制型研究呢?本章还介绍了复制研究的不同分类,针对如何从事复制研究提供了清晰、有效的方法指导。

第七章“历史编纂学:一种被忽视的研究方法”,讨论了很少在管理学研究中使用的一种有力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历史编纂学。本章介绍了研究者如何通过历史编纂学的研究方法对一个商业历史事件“通用汽车和费希尔车体厂的纵向整合”进行认识。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到:众多经济学家迥然各异的观点使得这一事件显得是那么扑朔迷离,我们甚至也发出疑问——到底哪一种解释是对的?历史编纂学方法要求研究者必须在事件发生的时空情境中,(尽量)还原每一个关键决策节点和要素的现状,通过寻找而不仅仅是推理导致关键因果关系发生的机制,得出更科学的答案。实际上,管理学研究者应该更多地采纳历史性的研究手法,在一个长远的时间脉络里细致入微地刻画管理现象。哪怕是短暂流行的时尚,也是有历史背景的,更何况管理中的制度与文化!想一想组织中的人,“成人”是一个过程,对一个人如何有效地管理,对一个由人组成的团队、群体如何有效地激活,都离不开“过程”,仅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hx/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