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你“拎得清”吗╱
7月1日已经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
作为最基层一级组织
长兴新苑社区坚持贯彻上级管理机制
不间断宣传推动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
长兴新苑社区党支部在党建引领下
发挥居委、业委、物业“三驾马车”
以及区域自治共治力量
紧紧围绕宣传发动、统筹兼顾、建章立制
持续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年下半年启动垃圾分类工作
原有两分类垃圾桶点位40余个
年3月26日社区全面启动
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现有垃圾分类扫描点4个
安排扫描员4位、监督员1位
垃圾分类应急投放点2个
社区现有垃圾厢房2个
南苑垃圾厢房目前能承载
社区日均干垃圾桶的存放
北苑垃圾厢房目前作为社区“两网融合”点
(垃圾分类宣传微阵地)
——————————————————
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情况
一、宣传发动,层层压实垃圾分类工作的“五心”体系
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先行,由谁宣传,向谁宣传,宣传什么,怎么宣传,这都需要层层压实,广泛发动,长兴新苑社区形成了“五心体系”的宣传发动体系。
一是班子成员表决心
无论是我们崇明、还是长兴镇,都自上而下一直传递着做好垃圾分类的决心,这给我们这个最基层一级的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打足了底气。
二是党员带头、楼组长骨干带头促信心
我们社区60余名的党员和楼组长先行先试,为垃圾分类开展树立了标杆、做出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了全面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信心。
三是物业、志愿者、扫描员宣传有热心
物业、志愿者、扫描员面对的工作对象除了垃圾物品外,还可能是有所抱怨的居民,保持一份热心和“功成不必在我”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服务理念,让垃圾分类这样一件脏活累活变得非常具有意义。
四是家庭主妇(夫)分类在于细心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家里处理垃圾的主要是家庭主妇(夫),而垃圾分类的源头分类又至关重要,家里分的清,才能正确进桶,所以社区一直致力引导居民家庭主妇(夫)耐心细致的分类。
五是上级部门定人定岗上门指导有耐心
镇市容所依托党员报到机制,由副所长杨海龙驻点在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点,社区党建结对的机关党支部也是结对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耐心指导居民正确、科学分类。
二、统筹兼顾,在提升居民居住满意度中提高分类率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虽然这句话不是针对垃圾分类工作所说,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获得民心的支持,形成全民的共识,也是推进这项系统工程最基础一环即源头分类的最大动力。但获得民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旁敲侧击、统筹兼顾各方资源,为居民谋幸福,在提升居民满意度中提高居民在垃圾分类中的积极主动参与率。
一是推进社区整洁度
通过协调物业、发动志愿者等环境保护力量,社区的整洁度没有变糟糕,反而实施定点定时分类后,招蚊虫的湿垃圾及时被运送掉,环境变得更好了。
二是完善投放的便捷度
在规划垃圾分类投放点时,在图纸上画圆规,到现场用脚步丈量,合理规划投放点在百余米范围内,倡导“受累一百步,文明一大步”的生态生活理念,对于确有困难的居民,我们的物业上门收集,热心的邻居都愿意伸手帮助,提供了便捷。
三是提升社区生活舒适度
社区的“七巧板”自治公益社,南苑的睦邻点等,有唱歌、跳舞、棋类、健身、游艺、影视、手工等等各类文化休闲活动。不断引导自治机制建设,提升社区人在社区的生活舒适度,社区人的满意度也进一步融洽了家庭生活,这样的良性循环,为推进垃圾分类共识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建章立制,让垃圾分类宣传发动推进可持续发展
习总书记要求形成长效机制来科学管理,从而推动习惯养成。在垃圾分类这样一项系统工程中,除了硬件的设施设备需要自上而下的一套科学管理机制,同时,居民的思想认识状况作为运作这一套垃圾分类硬件的软件,如何让居民的思想不断巩固和升级,这也需要我们社区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垃圾分类的宣传发动工作。长兴新苑社区形成了一套刚柔并举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生态信息宣传员机制
社区建立了一支50人左右的生态信息宣传员队伍,每季度常态入户开展宣传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行百步”生态文化走廊建设
通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五星级生态楼道、“行百步”生态文明先锋岗创评,到户、到门栋、到人树立典型引领,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明确主导方向。
三是建设绿色阳台、生态公益厨房、新益手工社等常态民心生态项目
绿色阳台项目上的作物,被用到生态公益厨房内的食材,倡导健康绿色生态生活理念。生态公益厨房内开设八分钟主妇(夫)课堂,从上门宣传,到邀请居民到现场来教学,课堂教育的覆盖率平面图,时刻提醒我们,垃圾分类工作要做的还有很多。
——————————————————
我们深深感受到,
这样一个生态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份信念,
这份信念要想层层正确传导就需要我们
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
不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挖掘内生和外生两股动力,
形成常态的、民心所向的机制,
持续不断、耐心有序地
将垃圾分类从“工作要求”转变成“生活方式”。
——————————————————
end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jg/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