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发展应以人为本,确立“人本”价值观,从学校管理走向学校治理,在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行为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与实践。“人本”价值导向的学校治理,必将给未来教育注入新鲜活力。
关键词:学校管理;学校治理;人本性;价值观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1]学校管理文化一般体现为精神、制度、行为等形态,即包含了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行为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学校的管理实践是形成学校管理文化的基础,学校管理文化又导引着学校管理实践,影响学校师生行事方式,决定学校的发展状态。
一、学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教育既服务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又与社会形态、发展方式息息相关,学校的管理方式理应受之制约与影响。现阶段不同地方的学校,呈现不同的管理模式。
(一)“人治”型管理
在个别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办学条件比较简陋的学校,还存在较为粗放的管理。学校管理基本上是以校领导个人主观意志为主,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或不尽科学合理。校长凭借经验指挥,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看到什么就模仿什么,碰到什么才解决什么,不能统筹全局、长远规划。这种“人治”型管理是以“领导”为中心,学校校长至上、一言堂,教职工唯命是从,没有多少参政议事权,既不能尊重教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也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法治”型管理
伴随着工业化生产的进程,科学管理思想孕育而生并日渐完善,给学校管理的技术与效能方面带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jg/8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