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历史 >> 正文 >> 正文

慢病管理观点访谈丨科学监测血压,构筑慢病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2/7/18
南昌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25/4316562.html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由于发病率较高但症状多隐匿,高血压容易被忽视,但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的管理及达标至关重要。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年)将包括心血管疾病防治在内的慢性疾病防控管理纳入专项行动中,也意味着全社会心血管疾病防治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为了规范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国医学论坛报社》邀请了多位高血压领域权威专家进行“慢病管理观点访谈”,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高血压患者的全程综合管理,促进降压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应用,改善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诊疗现状。本期将分享中医院倪海新教授和医院陈还珍教授治疗经验。

倪海新教授

规范高血压诊疗,达到精准降压

倪新海教授

中医院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国家级课题负责人

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京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互联网移动医疗协会副会长

北京老年慢性病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定期监测血压,对并发症防患于未然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概要》[1],我国高血压的总人数为2.45亿,高血压又称为“无症状杀手”,很多患者是因为出现了心、脑、肾、大动脉及眼底的并发症才发现血压升高,若能控制好血压,每年单心血管死亡事件就能够减少80万例,所以进行血压监测是必然趋势。

目前有三种监测血压方式[2],第一种是诊室血压监测:医院内按标准规范操作测量血压,诊断标准为血压/90mmHg,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指南是以此种血压监测为准,缺点在于可能出现“白大衣现象”,误诊高血压,或者漏诊“夜间高血压”患者;第二种是动态血压监测:又叫24小时血压监测,在24小时内以固定的频率多次测量血压,观察血压波动,诊断标准为白天动态血压平均值/85mmHg,或者全天动态血压平均值>/80mmHg,弥补了诊室血压监测的缺点;第三种是家庭血压监测:是指在患者熟悉的环境中自己或由他人协助完成血压测量,诊断标准为血压/85mmHg,优点在于简单方便且能够加强患者的参与意识、改善依从性,预防及治疗高血压。

改善生活方式,强化降压治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修订版)》、《国际高血压协会(ISH)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等国内外指南均强调了改善生活方式对血压管理的重要性,包括:

1)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g,增加钾摄入;

2)合理膳食,平衡膳食;

3)控制体重,使BMI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4)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5)不饮酒或限制饮酒;

6)增加运动,中等强度;每周4~7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

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药物治疗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选择强化降压策略,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h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ARB类新代表——更具优势的美阿沙坦钾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共分为5类,包括:ARB、ACEI、β受体抑制剂、CCB以及利尿剂,其中。研究显示,美阿沙坦钾片较其他类ARB(奥美沙坦40mg[3]及缬沙坦mg[4])具有更加平稳及强效的特征,这基于其优化的分子结构优势。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年发布的《化学药物中亚硝胺类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对化学药品杂质新提出的硬性要求,美阿沙坦钾是目前唯一接受其新的杂质检验标准的ARB,对杂质的祛除更加严格。经过严格的检验标准及优化的结构优势,保障了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使得美阿沙坦钾能够发挥更强的降压作用。

陈还珍教授

血压全程管理,优选长效、平稳降压药物

陈还珍教授

医院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

心力衰竭国际学院特聘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衰中心联盟委员

国家心力衰竭医联体山西省省级指导委员会委员

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精准医学分会心血管疾病专家组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服药前血压监测是患者日常血压管理的有效手段

对于家庭血压监测我们更加强调在服药前进行测量,其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四方面:其一,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指南推荐患者在早起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的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我们可以进行为期一周的测量,实现对患者血压的多点评估。对于血压稳定的患者,建议其每周进行1-2次的血压测量,监测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其二,服药前血压是反映患者家庭血压测量最可靠的指标;其三,患者通常在晨起服用降压药物,而次日清晨的服药前,患者体内降压药血药浓度最低,测量晨起血压有助于判断血压是否达标,指导调整降压药物;其四,正如《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2]中强调的,服药前血压监测是患者日常血压管理的有效手段,清晨血压升高是促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且与肾脏损害密切相关,有效控制清晨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清晨血压对心血管事件具有预测价值,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

血压全程管理,清晨血压监测可做切入点

在血压的全程管理中,“服药前血压”的监测至关重要。参照我国指南,尽管临床广泛使用一天一次的长效降压药物,即便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诊室血压已经控制,但患者服药前清晨血压水平经常很高。究其原因,这主要与血压管理不善(即所用的降压药物无法控制24h血压)相关,此外还与年龄、钠盐摄入量、吸烟、饮酒、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因素相关。正是由于血压的影响因素众多,所以我们还需要监测患者服药前的血压。而《JSH日本高血压管理指南》[5]也强调,服药前的家庭血压是反映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服药前血压体现了降压药物疗效的持续性,监测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ls/13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