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历史 >> 正文 >> 正文

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让世界更好读懂中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3/2/23

习近平总书记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在弘扬文化精神、打造话语体系、提供学理支撑、发挥育人功能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弘扬文化精神,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哲学社会科学又能利用学科优势充分弘扬中华文化精神,进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能够综合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挖掘和阐发,能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核心学科。

在新时代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应当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涵育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和理想追求,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深厚的底蕴。一是解读文明灿烂的中国。不断研究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二是解码改革发展的中国。深入阐释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挖掘中华文化精神内核,增强文化自信,打造中华文化品牌。三是解析命运与共的世界。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通过融通中外文化,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打造话语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话语体系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深刻影响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强弱。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对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反思和总结,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主体意向性,具有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双重属性,蕴含有关是非曲直的判断标准,聚焦国家发展和建设、人类社会走向等根本性问题,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塑造。坚持以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学术话语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系统地构建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彰显中国价值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职和责任。

推进话语体系建设,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共同发力,不断强化国际传播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冷战结束三十余年来,西方学者始终主导着全球话语权,提出的“文明的冲突”“历史的终结”等概念和话题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年来,国际舆论斗争变得越来越复杂,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国际上发声、掌握国际话语权的任务变得更紧迫、更有现实意义。因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建“一带一路”等中国主张日益产生广泛国际影响的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应当向世界讲好中国的价值观和大国担当,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加快提高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国际知晓率和认同度,不断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让世界由了解“中国是什么”“中国怎么样”,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ls/145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