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党旗升起的地方,必有党员冲锋在前。“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钱学森先生的深情表白至今激荡人心,始终被薛国强奉为座右铭。时光流转,如何在实践中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如何把科研工作做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成为薛国强逾30年来孜孜以求的根本命题。在实践中思索,在思索后实践,薛国强逐渐走出了一条新时期科技报国的非凡之路。
1.以“有德”为内核,开展团队建设
有德是一种精神追求,有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学科组的带头人,薛国强如是说亦如是做。在工作中,薛国强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与热情化作努力奋进的动力,把对国家重大需求的密切跟踪化为研究攻关的方向,把对年轻科研工作者的关爱化作谆谆教诲悉心呵护。薛国强为团队树立了品德标杆,把团队意识融入到了方方面面。一个人固然能跑得很快,但一群人能跑得更远。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唯有建立起强大的团队,才能突破重重险阻,不断收获新的突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薛国强注重培养各个团队成员的团队意识,帮助每一位团队成员建立起包含团结观、奉献观和大局观的“团队三观”,为年轻科研工作者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2.以“突破”为追求,攻克世界性难题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向深部进军成为国家重大需求。人工源电磁法是开展深部探测的主要手段。传统方法采用相对简单的远源观测模式,收发距大,分辨能力受限。事实上,近源区信号更强、带宽更大,近源观测更有利于实现精细探测,但近源场条件复杂,探测理论方法长期难以突破,成为限制方法发展的世界性难题。薛国强经过逾20年的研究与实践,针对近源多场并存的复杂问题,采用了点电荷微元方法,厘清了近源波场响应机理,提出了近场地层波精细探测理论,建立了短偏移瞬变电磁法。围绕短偏移瞬变电磁法特点,突破了发射、观测、接收等多项关键技术,构建了与方法强匹配的装备技术体系。面向复杂的探测场景,广泛开展示范应用,率先实现了大深度高精度探测,取得了显著的勘探效果。
左一为薛国强研究员
3.以“勤奋”为理念,设立本科生奖助学金
勤奋是成功者的本色。薛国强关心青年进步,个人捐款在长安大学设立“勤奋奖助学金”(-),旨在激励年青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事业,勇于奋进,积极进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一奖学金对“勘查技术与工程”和“地球物理学”专业进行资助,每年对大四学生评比一次,这既是对学生四年来勤奋学习的肯定,也是对即将踏出校门学子的鼓励,并以此告诉每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勤奋必有回报,勤奋必会成功!
4.以“创新”为宗旨,为基层提供普惠式科技服务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是我国地球物理领域的顶级平台,如何能够惠及更多的一线工作者,为基层提供普惠式的科技服务,是薛国强接手学会副秘书长后主要考虑的问题。经过广泛地走访与调研,薛国强在学会平台上建立了三个创新机制:1)地球物理科技大讲堂:组织近百名地球物理专家到基层单位进行科普交流,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累计受众人数(线上线下)已逾10万人;2)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于起,以民办模式探索了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模式,并于年将之提升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模式,目前成为学会平台上最重要的年度赛事;3)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培训精品课:年建立这一机制以来,培训人员超人,推进产学研结合,帮助企业凝练工作中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20项,并承担中科科协、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高端培训精细项目,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秉承“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理念,薛国强带领团队在科研工作与服务社会的路上却越走越轻快,同行者也必将越走越广。
地球物理科技大讲堂
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
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培训精品课
鸿鹄自有青云志,追风赶月总当时
鸿鹄楼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先后有四十九位两院院士曾工作于此,见证了我国地学事业的起步与腾飞。与大多数工作在这座学术殿堂里的研究人员不同,薛国强的成长之路可谓充满了曲折。薛国强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抉择。
薛国强来自于一个普通的晋南家庭,兄弟姐妹中并没有人从事科研事业。家庭并不能给予薛国强更多支持,反而需要他一边学习一边承担起颇为繁重的家庭生产责任。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薛国强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毅力,成为走出县城最早的一批大学生。与现在大多数科技工作者不同,薛国强并没有实现从校门到校门的华丽转身。大学毕业后,薛国强开始在山西煤田地质综合普查队从事电磁法勘探长达10年之久。在这十年里,薛国强把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祖国的大山大河之间。随着视野的日益开阔,传统物探工作存在的诸多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已经在科研实力相对薄弱的物探队难以得到解决,这让薛国强产生了走出去继续深造的想法。知易行难,工作稳定、家庭美满的工程师薛国强要去挑战一条未知的道路,那里是一马平川还是万丈深渊,等待他的是鲜花还是毒草,没有人知道。去留之间,来自各方的劝解多,而鼓励甚少。然而,是对事业的执著、是对理想的渴望,使他最终下定了决心要勇敢地走出去,回到母校,重新起航。薛国强实现了对自己的超越。
十年的地质队生活之后重回到校园,想捡起英语和数学又谈何容易?已过而立之年的薛国强,在混杂着煤烟的晨雾中,一个人在校园的操场上背诵英语单词;在孩子哭闹的夜里,坐在床边复习数学公式。和同学相比,“一把年纪但基础薄弱”的薛国强要养活家人,要积极帮助导师完成合作项目,还要面对课业学习的压力。一人分三人,结果如何?在研一第一学期的考试中,他的英语成绩一跃成为年级第二,各门功课都打了一场翻身仗。硕士学业即将结束,薛国强已经走进了图书馆,开始为博士学位默默准备。在成功进入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他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博士毕业所需要的论文要求。同时,为了供养家庭,他还应聘为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处处长,在繁杂的研究学习中,兼顾全校数千学生的管理工作。勤奋与智慧助他出色地完成了学业与工作,毕业时,获得省级和校级奖励达11项。
岁月悠悠,鸿鹄依旧。当年的地质队青年终成中科院研究员,是勤奋、是理想、是逾30年不懈的努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国民经济主战场,鸿鹄必将更加振奋、必将展翅翱翔九霄。
学会推荐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之一
薛国强
薛国强
男,汉族,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
推荐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原标题:《点赞最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薛国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ls/1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