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全网的木铎《每日考点》专栏又双叒叕上线啦!
围绕10年真题高频词汇,从核心概念梳理、历年真题梳理以及相关论文推荐三个维度出发,每个考点新增加,针对真题,全方位帮助你理解并记忆重要考点。
食用指南:打开你的专题笔记,进行查漏补缺式补充吧。
核心概念辨析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注意名词解释)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人工智能技术将使新闻生产更加高效便捷,受众行为分析更加精准,媒体传播效果更加优化,它对新闻的内容生产、议题设置、运作方式等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比较经典、学术的一段话,记住!)
二、人工智能带来全新的新闻生产
年9月,腾讯财经推出了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用时一分钟写出了第一篇报道;11月,新华社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正式上岗,可以写体育赛事中英文稿件和财经信息稿;年3月,韩国写稿机器人上岗,仅0.3秒就写出一篇股市行情的新闻稿。(简单记住这几个例子,论述题中可援引)
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机器人新闻,尽管在国内尚属新鲜事,但是国外几年前就已成为现实,机器人早已开始协助写稿、编辑、校对等。路透社、美联社、《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雅虎、赫芬顿邮报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公司都已纷纷采用机器人生产新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机器人的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传统新闻生产的方式将逐渐被颠覆。过去依靠专业记者生产内容(PGC)的手工模式,继走向“专业生产+用户生产”(PGC+UGC=PUGC)的Web2.0模式后,又将走向Web3.0新阶段:算法生成内容(AAC),与PGC和UGC三者鼎立。(这三个专业名词,务必都掌握,写进答案会很加分)
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讨论人工智能对新闻业影响时认为,未来人工智能至少会从内容生产和消费两端对媒体发展带来变革。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大数据深度结合,将催生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媒体”,在图像识别、视频处理、跨文本翻译、数据库激活等领域,推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
短期而言,体育报道、财经报道、房地产分析报告、民意调查、市场调研报告等比较容易实现标准化生产的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会迅速普及推广。
三、人工智能带来全新的议题设置
传统媒体的议题设置,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新闻热点、宣传管理部门的指令、媒体同行的选择和编辑记者的经验。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后,媒体议题设置和编排分发的旧有规则被打破了。算法推荐新闻,以及受众之间的相互推荐,逐渐开始争夺内容分发的主导权。
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数据挖掘。媒体的受众分析将比以往更精准,内容的聚合与分发,将更加精准化、智能化、对象化、个性化。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个人信息行为追踪,新闻机构可以做到为用户智能推荐,实现个性化的新闻定制。全球新闻生产从人工整合向技术整合的趋势愈加明显,人工智能向传媒领域进军已成潮流。人工智能技术宣告了个性化新闻时代的全面到来。针对每个订阅用户的专属评论和定制化报道,已经成为现实。
(1)首先,人工智能技术使得“用户画像”更清晰,可以为用户量身定做内容。过去,一点对多点的、千篇一律的生产模式将转变为个性化、对象化、差异化的内容生产模式。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受众进行详尽的统计分析。你在看手机时,手机也在看着你,互联网巨头悄然地收集着用户所有行为数据——除一般性的用户数据(如性别、年龄、地域分布、情感倾向、注意力偏好、行为喜好、渠道偏好、消费能力、生活轨迹、关系圈、终端匹配等),还有产品数据(如产品形态、产品资费、渠道、品牌、类型和终端要求等),以及网络能力数据(如网络功能、利用率、效率等)。新闻客户端“一点资讯”的创始人郑朝晖曾坦言:“比阅读重要的是阅读者的行为。”
(2)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受众进行场景化适配,这是传统议题设置望尘莫及的。在不同时段、不同地理位置,用户对新闻的需求都不同,机器人可以在后台实时调整。如此,就不会出现将传统媒体内容照搬到PC端,PC端内容复制到手机端,将白天信息需求视为和夜晚等同的窘境。
与场景时代相关的有五大因素: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它们都和内容生产关联起来。“从哪来—现在哪—去哪里”三个阶段,用户接收的内容都不一样。如受众走路或运动时,可以通过谷歌眼镜、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接收短小精悍的突发新闻;受众在等车候机时,可以通过手机接收碎片化、趣味化的内容,受众在临睡前,可以接收娱乐类、情感类的内容。
(3)最后,人工智能技术使媒体更加社交化,更加注重对社交媒体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对媒体来说,没有大数据,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未来媒体的竞争力,取决于其数据挖掘的能力,而非简单的叙事能力。过去的议题设置,片面追求新闻热点,忽略多元化用户的需求。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内容选择,取决于兴趣引擎以及长尾理论。“今日头条”的竞争对手“一点资讯”也深谙此道。它通过微博绑定,推测出用户的兴趣爱好。用户使用时间越久,基于兴趣引擎的媒介工具会越来越懂用户,在频道内容和排序上会更符合其胃口。
四、传统媒体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简答题/论述题的最爱)
(1)首先,传统媒体不能一味沉溺于内容为王的路径依赖,而要考虑“内容+技术+渠道+市场+人才”的全产业链运作。片面强调内容为王,对科技发展视而不见,最终会导致传统媒体的彻底边缘化,丧失主流舆论阵地。
(2)其次,传统媒体除了培养“全能型记者”,还要引进软件算法工程师。一方面,媒体需要复合型的人才队伍,需要记者掌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其除了必备传统报台网的采访、编辑和写作技巧,懂得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制作技能,还要懂得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ls/14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