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学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就教育本身而言,青少年科学教育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少年科学教育也需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伴随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取得新突破,迈上新的台阶。当前,为推进青少年科学教育,我们应该继续做好并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各地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青少年科学教育深入发展构建强大的思想基础和工作体制机制。改进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改革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科学应用,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实验,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注重实践体验,加强校外教育多年来,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校外教育,注重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近自然,在实践体验中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推荐工作,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科技馆、博物馆等资源单位纳入基地推荐范畴。青少年校外教育设施和场所建设及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青少年科学教育提供了无限的机遇和途径,校外的各类资源使青少年科学教育更加真实、生动,更具体验性和实效性。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创新人才近些年,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贴近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教育部配合中国科协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青少年科技创新主题活动,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众多有影响力的科技类竞赛活动,为无数青少年科技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科学素养、技能和综合创造创新实力的平台,许多参与活动的优秀学生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主力军,许多学校和教师也因长期培养和输送优秀科技后备人才,得到褒奖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着力破解青少年科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困惑青少年科学教育在全国范围内长期以来发展并不均衡,各个不同的区域面临不同的发展困境与压力,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和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01
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问题,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主要是在文字上、口头上,缺乏实实在在的、系统的规划统筹和保障。
02
将科学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开展科技类活动,更多注重技术和技能培养。科学教育应着力于青少年的科学思想、创新精神和综合技能的培养。专注技术、技能,忽视基础理论和科学素养培养是难以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
03
青少年科学教育缺乏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往虽有类似研究,但多数侧重于应用型研究,如何构建我国青少年科学教育理论和支撑体系,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今后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04
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校外科学教育设施还难以满足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普遍需求。目前一些地方在加大科技场馆的建设力度,而在科学教育资源统筹和合理布局方面,尚需不懈努力。同时,现有的青少年科学教育设施在功能开发和利用上也有待进一步转变观念,目前很多设施更多地是让青少年参观、观摩,而让青少年动手体验甚至参与再创造还远远不足。
05
青少年科学教育队伍还面临诸多现实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管理队伍、专职工作者队伍、辅导员队伍、教师队伍、学生骨干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等不同层面面临不同的压力和困惑。在政策保障、资源保障、能力提升及绩效评定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各级相关职能部门予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ls/15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