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门艺术。事实上,不论管理内容如何纷繁复杂,涉及面如何广泛,就理论上讲,就是两个字:一个是管,二个是理;涉及的就是两个方面,一是人,二是事;管理的目的也是两个,一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二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追根溯源,“管理”一词缘于两个不同的概念。“管”,我国古代指钥匙,引申为管辖、管制之意,管是法治,是依靠制度规范企业行为,体现着权力的归属;所谓“理”,在古代是雕琢玉器、整治土地、治疗疾病。引申有疏通、引导、处理事务之意。从现代意义上说,“理”是真、善、美与知、信、行的统一。是依靠人来理顺企业关系。“管”、“理”二字连用,表示在权力范围内,对事物的管束和处理过程。因此,“管”与“理”的组合决定了管理的两大基本职能,即控制职能与协调职能。
管理,虽然伴随企业始终,但中国企业在管理上却有着很多致命的误区,主要有,一是“管而不理”,不管三七二十一,你是下级,你是员工,必须按照我的规章制度执行,只能老老实实服管,不许说三道四;
二是“重管轻理”。导致强权专断,压制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达不到管理的有效作用。面对纷繁复杂的人和事,如何做到正确管理,使管理起到事倍功半的效应,既是管理者的难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成功的管理经验是:超越“纷繁复杂”,提纲挈领地抓住“人”的核心,精于管,重在理。他们尊重客观规律,把管与理、控制与协调有机结合起来,在管中理,在理中管,让人更高效、更愉快、更正确地做事;做到管而有“法”,管而有度,以科学性、可行性为原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之中,理顺关系,理清职责,理和气氛,理畅情绪,依情而理,使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使工作环境既有规章的严肃,又有人情的温馨。
管理的精髓是“理”不是“管”。“管”不是目的,“理”才是追求。管只能管事,理要理人。“管”与“理”是辩证的统一,“管”不仅要服务于“理”,还要“服从”于理。法理、事理、情理是“管”的基础和依据,整理、治理、调理是“管”的方法,合理、有理是“管”的结果。只有这样,管理才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和有力保障。在现代企业的运作中,规模越来越大,涉足的行业面越来越宽,聘用的员工越来越多,当然,所面临的环境和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项目管理的兴起,一项工作所涉及的人员、部门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要求员工跨国合作,要求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参与。跨国公司利用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才进行项目开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诸如波音、空客A之类的需大量整合外部资源的项目也正日渐增多。面对难以预见的大量问题,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已不是某个超级英雄仅凭一己之力所能胜任的了。并非要否定个人英雄,但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的确已经过去。没有一个目标一致、分工明确、组织有序的团队,要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及日趋激烈的竞争,别说发展,生存都将是问题。
团队不是随便一群人的简单组合。管理大师杜拉克曾说过:“组织(团队)的目的,在于促使平凡的人,可以作出不平凡的事”。团队概念强调整体的利益和目标,强调组织的凝聚力。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围绕着共同的目标发挥最大潜能,而管理者的任务主要为员工创造积极、高效的工作环境,并帮助他(她)们获得成功。团队之所以能够起到1+12的效果,主要是因为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同舟共济。
大雁是一种天生的合作者。当我们看见成群的大雁排成“人”字型队伍步调一致地飞行时,不禁为它们的表演而惊叹。科学家发现,大雁以这种形式飞行,要比单独飞行多出12%的距离。因为为首的大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助它两边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从而减少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更可贵的,在飞行过程中领头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定期变换领导者。
据统计,在所有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而取得成功的占三分之二以上。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头25年中,因合作而获奖的占41%,而现在则上升到80%。
过去,管理者集各种大权于一身,处处小心,大事小事都一个人说了算,管理起来费时费力;而员工唯一的工作就是服从指挥,领导怎么说,员工就怎么做,也不必对结果负责。而现在,企业更需要团队合作,那种以权力为中心、自上而下、等级森严的管理方式已经不有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上、下级角色正在发生彻底改变,级别关系越来越模糊。在团队中,并不特别强调权力,而是强调以摩托罗拉式的“自我承诺”来实现共同目标。管理者不再是集权者和发号施令者,他们正逐渐向教练、顾问、推动者、支持者和服务者等角色转变,同时,他(她)们的管理压力也相应降低。而员工被赋予更多的权利、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广阔的空间,他(她)有权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完成任务,而不需要再等待来自于上级的指令。通过团队合作,提高了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员工参与决策的程度越来越高,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也越来越强。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团队工作,自觉地分担压力和困难,工作效率与效益大大提高。显然,员工在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下与在被动服从的情绪中所创造的业绩有着天壤之别。
“完美的个体”是不存在的,但建设一支“完美的团队”却是完全可能的。以下这些建议对你组建优秀团队并保持其高效运作定会有所帮助:
保持团队的多元性。团队中应包括不同个性和不同才能的人,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员工各自的特点进行优势互补,从不能角度保证目标的实现。总之,你的人才越丰富,组成的团队就越出色。
确定合理的目标。目标为团队指明方向,应能代表团队的意志,获得团队中大多数成员的认可。
为团队掌好舵。作为团队领导者,作为企业管理者,你的最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在保持组织活力的同时,确保企业或团队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始终不偏离目标。
容许员工犯错,并立即予以纠正。没有人永远不犯错,关键是你要使团队所有员工从错误中获得教训,使之成为一笔财富。
充分利用个人魅力。领导者应充分尊重员工的个体差异,包括他(她)们的性格、信仰、成长背景、家庭背景、价值观及需求。你应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坦然接受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切忌居高临下,任何时候都不要摆出一副不可侵犯的面孔。除此之外,适当的放权也是必须的。
管好你的嘴和手,少插话,少插手。作为团队领导者,你应适时控制自己发表演说和多管“闲事”的欲望,更下属更多参与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你不必担心员工会将事情弄砸,他(她)们根本不象你想象的那样脆弱和无能。每个人都很有潜力,如果给他(她)们机会,你会逐步发现:他(她)们往往干得比你期望的还要好。
和所有员工分享关键信息和成果。这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员工的主动性,避免不必要的猜忌,而且还可使员工感受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团队精神。团队是依靠凝聚力和协作来完成目标的,强调的是整体性。身为团队领导者,你应该努力使全体团队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全力以赴。如果团队中员工个人英雄主义过于强烈,即使能力再强,也未必能为共同目标做出多大贡献。对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的个人英雄主义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他(她)体面地离开。福特汽车公司前总裁、《ABetterIdea:RedefiningtheWayAmericansWork》一书的作者唐纳德在书中写道:“我在福特汽车公司所获得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我深信,团队合作能使美国所有公司和组织的业绩表现大大改善。”对美国公司如此,对中国企业就会例外吗?
一家企业,规模大小不论,都少不了“管理”。没有了管理,就像是水没有了桶,一定会散;树没有了枝干,势必会枯。
管理是由“管”和“理”两部分组成的。“管”和“理”一旦分开,就不再是管理了。而很多的企业领导层并未真正明白这两个字的含义,只知道“管”,却没有做到其中的“理”。
“管”,在我国古代有钥匙的意思,后引申为管辖、管制之意,“管”指法治,依靠制度来规范行为,代表的是权力;
所谓“理”,在古代可理解为雕琢玉器、整治土地、治疗疾病等,引申有疏通、引导、处理事务之意。
说到“管”,理解起来要相对简单。中规中矩地列出条条框框,以明文规定的形式向大家明确,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从而起到约束的作用,是为“管”。
有很多企业非常推崇军事化管理。权力意志是所有成功企业家具备的共性,而军事化管理可以将这份意志最大化。就像兵法里面的这八个字,“令行禁止,如臂使指”——下达的命令一定要执行,不允许做的一定不能做;而“如臂使指”则是说,一个老板指挥一帮中层干部,中层指挥一大帮员工,丝丝入扣,中间没有任何误差,就像使唤自己的手指头一样。
管理中的“管”,在于改变人,改变人的态度,改变人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执行力。但是,管,也要做到“管”而有“度”,毕竟,人不是生产机器中的一个个零件。前些年的“富士康连环跳”事件,就是个例子。
管理者除了管人之外,最重要的工作是理事,也就是管理之“理”!如果“管”是“方”的话,那么“理”就是“圆”。管理者若是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只管而不理,那就是管理者对管理对象进行有效控制能力上的失败。
“理”不等同于简单的指挥和下命令,也不是仓促的冲锋、帮员工做事。“理”,是梳理,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想办法从根本上改变一件事情,通过重新定规则,彻底消灭问题。
做好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精于管,重在理。领导层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中,理清思路,理顺关系,理畅情绪,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找到归属感、认同感和满意感,使工作环境既有规章的严肃,又有人情的温馨。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高层管理者做正确的事,中层管理者正确的做事,基层管理者把事情做正确”。
高层管理者的工作是制定目标,掌握宏观的方针政策,负责考核成绩;中层管理者是贯彻落实高层管理的决策,负责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者的工作;而基层管理者要负责分派具体的工作,并带领员工们共同完成。
管理的精髓是“理”不是“管”。“管”不是目的,“理”才是追求。法理、事理、情理是“管”的基础和依据,整理、治理、调理是“管”的方法,合理、有理是“管”的结果。只有这样,管理才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和有力保障。
管理公开课,6月15日-16日武汉开课,系统学习管理者的核心技能,学习管理的底层逻辑,管理路径,管理水平,管理思想,目标管理,运营管理,管理艺术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课程,小班教学,案例研讨,课程演练,管理工具,名额有限,提前报名,报满截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ls/1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