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管理活动
1.管理的定义(识记):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载体:组织。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合理”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目的: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领会):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3.管理学的特性:
2综合性/多科性
2一般性/不精确性
2实用性/实践性
2历史性
4.管理学的性质(领会):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自然属性:管理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2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
2两者相辅相成。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领会)
2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2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5.管理的五种基本职能(识记):
2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控制。
2周三多: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相互关系: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②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③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6.管理者的角色(领会):亨利·明茨伯格(P6-7)
2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
2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7.管理者的技能(领会):罗伯特·卡茨(P8-9)
2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2概念技能: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2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人观点: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2小瓦特和傅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成本管理方面,人事管理方面。
2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
2欧文的人事管理:开创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2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对工作方法和报酬制度的研究。
2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按部门制定标准,使同一部门中存在不公平现象。
2哈尔西的奖金方案:按工人过去的业绩为基准。
三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
2科学管理理论(领会):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①泰罗——“科学管理之父”,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②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③甘特创造了“甘特图”,提出“计件奖励工资制”。
2组织管理理论(领会):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⑴亨利·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的一般管理理论,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要点:管理是经营的职能之一;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企业存在的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管理的十四条原则:①分工②权力与责任③纪律④统一指挥
⑤统一领导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⑦报酬合理⑧集权与分权⑨等级链与跳板⑩秩序⑾公平⑿人员稳定
⒀首创精神⒁集体精神。最能体现法约尔的管理精髓:统一指挥和等级链与跳板。
⑵韦伯的行政组织管理理论(领会):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三种类型: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和理性-合法的权威(才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
具有以下特点:①存在明确的分工。②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③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拨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④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⑤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⑥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⑦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⑧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P17
⑶巴纳德的贡献:《经理人员的职能》;组织的形成有三个要素:共同目的,协作的愿望,信息的沟通;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为“社会系统学派”理论奠定了基础。
2.行为管理理论(领会):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又称人际关系学说,组织行为理论(行为科学)。
2梅奥的霍桑试验(识记):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
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①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②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8-.4)③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④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2梅奥总结写成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阐述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有以下内容: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
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2行为科学:马斯洛的需要理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麦克利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3.现代管理理论(领会):
2数量管理理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定义: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主要内容:①运筹学②系统分析③决策科学化
2系统管理理论:定义: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主要内容:①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②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③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2权变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着重考察有关的环境变量与各种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2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戴明和朱兰是“质量管理之父”,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要点包括以下:①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ls/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