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历史 >> 正文 >> 正文

一本教人ldquo说人话办人事r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1-1-6

书名:《金字塔原理》

主编:芭芭拉·明托(BarbaraMinto)

定价:39.80

出版时间:年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芭芭拉·明托(BarbaraMinto)年成为哈佛商学院录取的第一批女学员之一。年,明托被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聘请为该公司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她在写作方面的长处很快得到赏识,并于年被公司派往英国伦敦,负责提高麦肯锡公司日益增多的欧洲员工的写作能力。三十多年来,明托致力于向人们传授明托金字塔原理,传授对象是那些接受过商业或专业培训,但在工作中需要撰写复杂的报告、研究性文章、备忘录或演示文稿的人士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迄今,明托已为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公司讲过课,并在哈佛商学院、斯坦佛商学院、芝加哥商学院、伦敦商学院以及纽约州立大学等做过讲座。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读物,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篇主要对金字塔原理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介绍了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目的是使读者理解和运用简单文书的写作技巧。

第二篇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环节,以保证使用的语句能够真实地反映希望表达的思想要点。书中列举了许多实例,突出了强迫自己进行“冷静思维”对明确表达思想的重要性。

第三篇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需要写研究分析报告的人士,以及需要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结论供决策使用的人士。这一篇介绍了如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使用多种框架来组织分析过程,使写作者的思维在实际上进行了预先组织,从而能够更方便地应用金字塔原理。

第四篇介绍了一些演示技巧,能够写作者在以幻灯片等书面形式演示具有金字塔结构的思想时,能让读者或观众感受到金字塔结构的存在。

附有三个附录。附录一涉及的是分析法和科学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区别;附录二列举了序言部分的各种常用写作模式;附录三是全书要点的详细提纲,突出了《金字塔原理》的关键概念和关键思维技巧,以便读者快速查阅。

一本教人“说人话、办人事”的逻辑指南——《金字塔原理》终极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买来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了,但一直被我冷落在书房的书架上。近来在选修南开MBA牛建波教授的《管理沟通》课程时,让我忽然又想到了这本书。于是,我利用了五个上下班班车上的时间、一个周末的时间,终于“啃”完了这本书。

在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时,映入眼帘的前言部分让我印象深刻。用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举例说明关于规划会议时间的金字塔结构图,这种清晰、明确、思路完备的表达方式,让我当时忍不住写下了一句由衷的感慨:

说实话,《金字塔原理》之所以被我“冷落”这么多年,是因为这本书还是有些阅读难度的。虽然整本书的结构、逻辑等非常清晰,但是在需要读懂具体的句子和举例时,我还是需要反复的读好几遍。对于本书中最干货的内容,可能一遍的通读对于我的完全掌握只能起到30%的作用。所以,后期在工作、学习和交流沟通中,我会努力督导自己坚持践行书中讲述到的这些方法,因为这本书里介绍的内容实在是在工作中太常用了——汇报工作、思考方式、各种类型的写作以及解决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当我需要提升这些能力时,这本书几乎是给了我按图索骥一般神奇的方法论,比如我现在和大家分享的读书心得,就可以按照金字塔原理来写作。

注:请自觉忽略作者的字体(有点low哈)!

序言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非常好的工具类书籍,不论我们是职场沟通,还是日常交流,读完这本书,都会让你了解和学习到很多表达、思考、写作的逻辑,以及工作中的经典方法,帮助我们建立系统的工作流程和体系,提供在工作中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简言之就是拆散我们思维中的墙,帮助我们打通和梳理思维逻辑,从而形成有层次的结构化思维。

我们在吐槽一个人说话或者写文章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叫“逻辑混乱”。或者自己在表达的时候,都会发现自己容易抓不住重点,无法向别人清晰地表达。

《金字塔原理》治的就是这种病——逻辑混乱。

这本书的作者是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培训师芭芭拉·明托。对于咨询公司来说,在一堆报表和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以及言简意赅地表达,都是极为重要的能力。她因为在写作方面具有超强的能力,而被委派在公司进行写作培训,从而总结出这套“金字塔原理”。这套理论已经成为了麦肯锡的标准,甚至成为很多公司和学校的培训教材,如今这本书已经畅销40多年之久。

Part1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每一件事都可以归纳成为一个中心论点,这个论点可以由3-7个论据支撑,而这些论据本身又是一个中心,可以被3-7个论据支撑。如此向下,成其为一个金字塔。有没有觉得和读书写作文时说的“总-分”结构差不多——先总后分,结论先行,继而向下展开。

而在“自上而下”的表达之前,你可能需要的是“自下而上”的思考和整理。

首先一种方法,就是归类,在不同的散碎信息中寻找其共同点。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你要出门的时候,老妈从厨房出来让你去买鸡蛋。你穿鞋的时候又说买点葡萄,接着——

“再买点胡萝卜,也可以买些橘子。”

“土豆不够了,再买点土豆。”

“还有苹果…对了,还有咸鸭蛋。”

等你快要把门关上,“再买点酸奶。”

是不是等出门的时候,分分钟就忘干净了,可能最后就只买了酸奶回家。因为一旦信息超过7个,人的大脑就容易“超载”,无法准确记住所有信息。所以一旦信息太多时,我们就必须进行归类。

这个时候就可以把他们分为蛋奶产品、水果、蔬菜。

蛋奶产品:鸡蛋、咸鸭蛋、酸奶。

水果:橘子、葡萄、苹果。

蔬菜:土豆、胡萝卜。

当归类之后,再通过自上而下,先提出总概念,再列具体项目的表达,比较能符合人类大脑的思考方式,能让对方更清晰地了解你的思想。

但这只是最简单例子,因为这些东西的分类很容易被我们发现,但是当列出的问题是十几个造成公司销售额降低的原因或者是几十个销售方案的步骤时,整理就会变得异常艰难。更为具体地分析方法,建议到书中去学习。

Part2为什么要学习金字塔原理?

古语常说“三思而后行”。“想清楚,说明白,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沟通时希望达到的境界。当我们与人沟通时,需要先清楚3件事:谁是我的听众?他们想听什么?他们想怎样听?事实上,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没有做到这些事前的思考,常常会导致思维混乱,逻辑不清,词不达意的现象发生。

金字塔原理旨在训练表达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ls/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