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郭秀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房宏君,北京联合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在该数据库中,检索文献类型为研究论文,分别检索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的“教育学”领域研究文献篇和篇。通过对这两类项目资助的教育科学研究文献进行查重和筛选处理后,最终获得篇文献,这些文献对于科学、客观界定我国教育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其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为便于表述,在本文中将其统称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文献”。各年份文献数量统计情况见表1。表1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统计表(CSSCI)(二)研究方法依据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和图书情报学基本原理,以及先进科学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利用软件Citespace4.0,使用关键词共现分析等功能进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与分析,科学、准确地展示我国教育研究热点、前沿及其演进情况。2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文献主题热点及演进历程
(一)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主题热点关键词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频次高的一些关键词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关键词共现是指2个不同的关键词共同出现在一篇文章之中,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过程中,关键词共现网络能够展现一段时间内相关文献集中反映出的研究热点词汇,体现出该研究领域中的主要热点内容。因此,大多数国内外学者已经把关键词共现方法作为分析某一研究领域主题热点的科学、有效方法。本研究利用Citespace4.0信息可视化软件对从CSSCI数据库中下载的篇“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绘制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主题热点图谱(图1),在我国教育研究主题热点图谱中,共出现个关键节点(主题热点),节点间连线条(热点之间联系)。1.关键词共现频次及其影响力分析图1显示的我国教育研究文献中的高频共现关键词包括:高等教育()、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国()、职业教育()、义务教育()、教育()、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和教育改革()等,这些关键词是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热点。图1 —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主题热点图谱(CSSCI)2.关键词共现聚类与归属范围分析结合我国教育实际,以图1聚类图谱为基础,按照主要关键词共现频次及其影响力,可将我国教育研究主题热点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聚类1:关于高等教育的研究。关键词如“高等教育”“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型大学”“高职院校”“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等。聚类2:关于大学生的研究。高频关键词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聚类3:关于高等学校的研究。高频关键词如“高校”“高等学校”“办学体制”“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聚类4:关于国外教育经验借鉴研究。如“美国”“美国教育”“英国”“启示”“大学治理”等。聚类5: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如“教育政策”“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等。聚类6:关于基础教育的研究。如“中小学”“中小学生”“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等。聚类7:关于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如“教师”“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教师发展”。聚类8:关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慕课”“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等。3.重要主题热点相关领域分析本研究选取排序位于前列的高频关键词,因其影响力较大,所以对其相关研究领域或范畴进行深入挖掘(表2),以充分了解这些重要主题热点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表2 —年全国教育研究主题热点共现相关关键词统计表(二)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热点演进历程利用Citespace4.0可视化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在绘制出我国教育研究科学主题热点图谱后,软件图谱显示方式选择“timezone”(时区),运行软件后生成“我国教育研究主题热点演进图谱(CSSCI)”(见图2)。图2 全国教育研究主题热点年份演进图谱(CSSCI)图2展示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各年份主题热点及其演进轨迹,本文从时间先后视角对12个主题聚类热点的演进情况进行分析。主题1: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研究(-)。代表性研究如霍涌泉探讨了教育现代化与高校教师素质规范的关系①;王晓辉描述了法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沿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②;米红、肖猛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据此进行了国际比较③。主题2: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研究(-)。该阶段关于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年。蓝劲松分析了西方一流大学办学理念,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对策④;李龙基于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深入讨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⑤;张舒予分析了信息技术教育逻辑体系问题⑥。主题3:关于义务教育的研究()。代表性研究如刘正伟分析了近代山西村政建设和义务教育的崛起进程;徐文探讨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产权问题;沈百福分析了区域层次与中小学生均经费地区差异的问题。主题4:教育技术信息化研究()。刘世清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方案设计与培训方法创新进行了实践探索;张一春等构建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模型;李长著和俞树煜研究了我国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进程。主题5:大学生及德育相关研究()。谢舒潇等对我国在校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冯纪明、吴克明对大学生就业难与个体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进行分析;唐汉卫探讨了20世纪美国道德教育的内在张力及其表现;朱小蔓等分析了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面对的挑战问题⑦。主题6:高校()和教育公平研究()。高校相关研究方面:杨忠泰分析了“大科学”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一般地方高校的科研定位问题;王冲、王晓明从规模效益视角对高校负债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教育公平研究方面:庞国斌从公平理论视阈下分析了我国公共高等教育投资资源配置问题⑧;孙刚成等探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城乡教育公平问题⑨。主题7: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相关研究(-)。王威孚等提出要加强与创新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⑩;梁金霞从现代化中国的深切诉求与德育转型视角出发,对公民教育内涵、意义及推进的建议进行了深入研究?。主题8:高职院校相关研究()。明航分析了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教学管理与考核问题;王博、庞学光探讨了高等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及适应性专业教学组织形式?;李福华探讨了高等学校人才引进政策与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问题?。主题9:国外教育成果借鉴()和大学生创业、就业研究(-)。陈禹、谷峪分析了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及特征;王定功、路日亮探析了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如健康教育、品格教育、挫折教育等,以及对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启示?;李先军分析了英国教师职前培养资助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徐小洲、张敏探讨了创业教育的观念变革与战略选择问题,强调创业精神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创业技能是创业竞争力的基础,创业教育链是摆脱创业教育封闭状态的突破口,知识创业是实现创业转型的关键?;苏丽锋、孟大虎从强关系、弱关系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本利用情况,发现强关系的力量更多地体现在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获得方面,但并不能确保大学生可以获得一份高薪工作;岳昌君、程飞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高校毕业生求职途径的影响过程?。主题10: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研究()。黄琰等探讨了翻转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问题?;陈燕、王祖浩通过对多年来国内外科学教科书难度的各种评价方法的梳理和分析,揭示科学教科书难度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建议?。主题11: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顾明远强调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原动力,需要在长期的教育中慢慢养成?;张世善提出区域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课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高地分析了“慕课”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董平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评价模式的建构理路?。主题12:新时代立德树人相关研究(-)。孙立军等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钟启东分析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研究的指导思想、主要使命及理论内涵?;赵立莹、刘晓君从目标体系、实施路径、问责改进方面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问题?;陈秉公提出要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探索高校立德树人创新体系?。3
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前沿及其演进
普赖斯最早提出来研究前沿这一概念,主要用来描述某一研究领域的动态本质。本研究利用Citespace4.0软件的突现词分析功能(detectbursts),科学设置阈值,得到我国教育研究前沿统计结果(见图3)。图3 -年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前沿(CSSCI)从研究前沿突现数值上看,“教育研究”突现值最大,为41.,排在第一位;
“思想政治教育”突现值为26.,排在第二位,其主要涉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素养”突现值为19.,排在第三位。其他关键词突现值排序依次为“美国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教育理论”“教育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教育”“远程教育”“教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职教育”“翻转课堂”“青少年”“MOOC”“协调创新”“课程改革”和“大数据”。从研究前沿形成时间上看,年,“教学改革”作为研究前沿开始出现;
年,“教育研究”“教学研究”“教育理论”“美国教育”开始备受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1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