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 >> 正文 >> 正文

3月11日读书笔记打造超人学习比别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2/5/31

丁然/文首发“人生有限说书会”

1、最近看到一个有意思的书,还没在大陆发行,我是在GitHub上看的,是一位台湾IT天才郑伊廷所著。她本人也是一个传奇人物,30分钟看完一本书,一个月出版一本书,她能用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在极短时间掌握一门技能,并用在自己的事业中。如今的身份,是一家比特币交易市场的负责人。

2、这本书讲的就是她自己的学习方法。她否认“1万小时定律”对每个人的普遍性,并用我们生活中很常识的正确反映,来捕捉到了她自己是如何快速学习的方法。

3、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学习狂人的日记,但书中内容却全是科学,包括从脑科学出发去思考人究竟应该如何学习,很是有趣。

4、作者从脑科学讲起,就象《思考快与慢》中提到人类大脑的两个系统,系统1负责感性,系统2负责理性。人在思考问题时,习惯的是先用系统1,就是用直觉判断,直觉判断不了,再用系统2,理性分析。而大脑又是懒惰的,能不分析就不费脑,所以人性天生是反学习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学习,费脑子啊,哈哈。

5、回到学习这件事,我们对一件事情的了解,其实从学习层面,是有四个层面的学习。分别是:事实知识、概念知识、程序知识与元认知

6、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事实知识就是从理性的去了解这个事的原理,概念知识就是掌握这门技术的基本概念,程序知识就是流程,元认知就是最底层的认知。以烤牛排为例,知道牛排几分熟长什么颜色,这叫事实知识;知道怎么判断,控制熟度,用多大的火候,这叫概念知识;自己动手,把这个牛排解冻到煎好的过程,叫程序知识。最后,烤出来了,知道烤得怎么样,判断它,进行调整评估,知道下一次怎么烤,这叫元认知。

7、这样一看,我们以前上学,完全就是在胡扯。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学校,通常是从事实知识和概念知识开始学习。比如要掌握一个化学公式,先是把这个公式背下来,再去背概念、名词,然后背完了,老师再让我们去作实验。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因为事实知识和概念知识,是容易“考试出结果”的,是有绝对的正确答案标准,而程序知识是不容易考出结果的。

8、你说你作个实验,作得好或不好的标准是什么?就很难讲,为了考试方便,为了老师省心,于是乎,我们的学习方法变成了:先背育,再动手。这样学习的结果,就是我们记住了很多名词,多年后全忘。学习历史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我们学习历史的方面就是“背诵式学习”,什么地点,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都是为了考试。多年后,谁记得?难怪很多人不知道学历史有什么用,这全然是因为学习的方式不对。

9、既然大脑的原理是先用系统1直觉判断,那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就应该是先用肌肉记忆,再用大脑记忆。简言之,就是应该先程序知识为主,比如同样学牛排,就先自己动手,从解冻,到煎好,自己操作一遍,形成肌肉记忆。当场作出成果后,重复做几遍,再针对不懂的部分去补充知识。

10、这样的学习方式好处就在于“先操作”,“再理解”。在作的过程中,遇到不懂,会激发人本身对求知的好奇心,就象我们在企业管理中,经常跟员工沟通时会用到“追问”的技巧一样。如果一来就全答对,反而很可怕,因为完全有可能是没有消化的背诵式回答。相反,只有答错了,才会有好奇心去寻找正确答案。

11、再一想,创业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很多人看很多书,希望能找到所谓的创业圣经,避免失败的概率。殊不知,正确答案往往是掩盖在无数次失败的行动之后

12、我终于明白亚马逊CEO贝佐斯在谈到内部创新时,最喜欢讲的一句话:快速失败,快速开始!

丁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1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