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学你做主”专栏邀请一线教师、学科专家及专业人士,帮助大家全面客观地了解大学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和优势,为考生及家长出谋划策、化解难题,找到自己最心仪的方向。
STEM专业:就业广竞争大更要宽视野长打算
四川师范大学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博士梁显平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洪成文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matic)四大学科组合的简称。广泛地讲,STEM专业涉及所有运用工程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或自然科学(包括物理、生物和农业科学)开展研究创新或开发新技术的领域。
从工作类型来讲,S代表通过科学研究、实验推导、论证等解决问题,涉及生命科学、太空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T主要指使用科学和工程开发创新,涉及网页设计、测试、维护,电脑软硬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比如计算机系统分析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网页开发员。E主要指使用数学、科学、技术去解决系统、结构、材料等现实问题的一类工作,比如土木工程师、环境工程师、石油工程师等。M主要指使用数字、空间、逻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比如运筹学分析师、统计师等。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促生STEM专业。我国高校近三年的专业调整中,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管理与运用、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与新媒体、智能建造、智能医学工程等专业也大幅增设。大部分STEM专业存在于理工科领域,在文科、商科、传媒等专业也有相关的专业,如教育技术、精算、多媒体、金融工程等,这反映了STEM专业的跨学科的复杂性和融合性。
STEM专业的发展前景为什么好?
首先,“需求大,就业广”。某个专业的岗位需求增长较多与其相关行业发展有关,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人工智能、5G通信等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直接促进了科技行业、互联网相关职业需求的增加,也间接促进了其衍生行业相关职业需求的增加,如交通运输、媒体、出版等。根据国际上的预测数据,信息安全分析、运营研究分析、统计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都排在了未来几年需求最多的行业列表中,数学、精算、土木工程和石油工程也位居前列。此外,STEM专业就业具有明显的国际化趋势,很多国家通过提供丰富的深造项目,以延长实习工作期限获得签证优势等方式吸引人才。
其次,“起薪高,差异大”。STEM领域占大比重的职业,大多与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有关,这些行业几乎是高收入的代名词。据第三方专业机构发布的《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计算机类、化学类、电子信息类和自动化类、数学类、土木类专业的就业综合质量位居前列,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起薪均较高于其它行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也较高,综合满意度也相对较高。根据全球数据预测,STEM专业未来薪资前景也很亮眼,平均年收入在7.6万美金左右,职业中期薪资在10.3万美元,是其他行业的两倍之多。但也要看到STEM专业虽然起薪高,主要集中在部分岗位而非全部,而且较业后期STEM专业的工资优势在逐年下降。
最后,“竞争大,要求高”。在技术发展飞速的时代,当下的“最新技术”可能没过多久就会被淘汰,而那些新的技术,却掌握在新一批大学生毕业生手中,因此STEM专业的就业竞争相当激烈。可以说,大部分STEM领域的人才并不是以资历站稳职场,而是依靠先进技术、创新想法。同时,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首的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人才淘汰率高,从业者将面临长期在高压环境下工作。这就要求在STEM领域的从业人员首先要掌握高级技能、扎实的技术,以及对商业业务的深刻理解,同时还要具备国际化视野,还要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和风险对抗能力。
机会与挑战并存:如何抉择?
考生和家长们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对专业的认识并不全面,很容易被STEM以偏概全的就业前景所误导。最近,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针对STEM学生的追踪调查结果,可以给我们一定启示。一是,“超过50%的STEM专业学生,最终都转行去了其他行业,从事着跟专业无关的工作”。由此可见,为了一时高薪,选择了不感兴趣、不能施展所长的专业,最后只能中途放弃或者转行,着实是走了弯路。
考生和家长们应该“摒弃功利,以兴趣为重”,权衡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自身禀赋,选择更有利于发挥优势,利于积累的专业,才会帮助自己在某些特定领域获得不凡成就。考生们可以通过大学在线课程平台了解相关专业的课程大纲,或咨询在校生和从业者深入了解专业本身,再以兴趣为出发点,看自己是否适合相关STEM专业。
调查还表明,“STEM领域所需的工作技能更新非常快,要想在专业领域有长远的发展,不断进修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考生在抉择专业时可以“宽视野,长打算”,数学、物理和化学是STEM专业的通用语言,可以作为本科专业,在研究生阶段结合就业方向再明确具体专业方向,这样可以在分数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更多好的备选方案。另外,现在很多高校实施了设置交叉学科专业、“双学位”制度、“联合培养”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可以结合培养方案进行考虑,打开视野,做长远规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14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