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常态下的城市运行管理与紧急状态下城市应急管理相统一,可实现城市安全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的管理。
文/滕五晓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智慧应急的重大机遇
●智慧技术的兴起
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其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三方交互的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如何将信息基础架构与高度整合的基础设施完美结合,使得政府、企业和市民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以达到更透明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是智慧系统的关键。
全球定位、前端感知、深度学习(智能算法)、人脸识别、大数据等快速发展的智慧技术与方法,被广泛用于公共管理、城市管理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民政等。因此,所谓的“公共管理”都可以以“智慧+”的方式进行延伸。例如,孪生城市(数字城市)的兴起,可以快速从时空属性对城市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数字(虚拟)城市的模拟,快速为现实城市治理对症下药。
●智慧应急的重大机遇
常态管理下的城市专业数据分散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部门间、区域间的数据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形成了“信息孤岛”,影响城市应急状态下的有效响应。城市智慧应急旨在通过“智能化的模拟分析、快速评估、科学决策”,将常态下的城市运行管理与紧急状态下的城市应急管理相融合,通过“深度整合、协同运作、智能服务”,实现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的应急管理。
总体来看,智慧应急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大数据等智慧技术在城市安全、应急管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使智慧产业有望得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智慧技术的应用跨越了部门管理的壁垒和突发事件的信息真空,可以做到精准、快速分析研判,指挥决策,因此,应急管理有了新的突破。
●智慧应急的实质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智慧应急即“应急+智慧”,给应急管理插上智慧的翅膀。其实,智慧应急的本质是应急,智慧则是手段和方法。以应急管理专业为基础,如何将智慧技术用于应急管理是智慧应急的关键,其中,专业技术是核心。因此,也可以说,智慧应急不完全等于“应急+智慧”,需要将智慧技术与应急专业技术方法深度融合,以实现应急管理的跨越发展。
智慧应急面临的挑战
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踩踏事件,该事件引发了人们在应急管理方面的深刻反思。从现在的很多技术手段来看,通过大数据思维及理论方法,应该可以事先预测事故的发生、发展。例如,对何时何地达到人流高峰进行预测分析,在接近预警的状态前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或防控手段完全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电子围栏、热力图等数据如何有效用于监测预警和决策指挥?大客流管理、疏散模型是否运用了这些大数据技术?如何应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来分析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应急管理措施?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年5月1日,北京西站发生了大客流事件。当时大家都在质疑:“它有预案吗?”我相信肯定有预案。但是,应急指挥时的数据和信息来源于何方?铁路车辆信息(延误时间)、后续车站动态(时间调整等)能否精准地发送给乘客?通过什么方式发送?车站应急管理需要哪些数据?对车站管理人员来说,没有数据则无法将信息告诉乘客。因此,如何有效运用数据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什么是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如何决策、如何指挥?只有理解透彻才能更好地利用大数据进行决策。智慧系统是以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应急存在两大关键问题:其一是哪些大数据、智慧技术能用于应急管理;其二是城市应急需要什么样的数据。目前,上海的大数据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迅猛,但应急管理需要哪些数据需要进一步梳理。
智慧应急的大数据基础
●城市基础数据是智慧应急的基础
城市基础数据构成了城市的基本形态,是城市安全的重要数据,包含城市自然环境数据、城市物理环境数据、城市社会环境数据、历史灾害数据和城市空间数据等。城市自然环境数据是指构成城市自然要素的各类数据,自然环境构成了城市自然状态,反映了城市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的风险类型和特征。城市物理环境数据是指构成城市物质基础的各类数据,城市物理环境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城市灾害风险的脆弱性和易发性。城市物理环境系统越完善、越强韧,越不容易受到破坏,不仅能有效防御灾害,还能在遭受灾害袭击后快速恢复。城市社会环境数据是指城市经济社会系统的各种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城市社会脆弱性的强弱,是城市安全管理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城市历史灾害数据是指城市历史上发生过的各种灾害事故数据、案例库数据。城市历史灾害数据有助于对城市未来可能遭受的灾害事故进行风险评估及情景模拟,制订预防和应对措施。城市地理信息数据以城市空间数据为基础,包含城市各种自然数据和基础数据信息的地理空间分布数据(如城市道路图层、城市水系图层、城市公园绿地图层等)、城市社会信息的地理空间分布数据(如医院、学校、消防等空间分布)。城市空间数据能直观地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城市设施,尤其是对城市防灾设施合理布局的分析评估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
●专业数据把脉城市安全状况专业数据是指各专业职能部门所掌
握的业务范围内的各种数据,包括专业统计数据、实测(监测)评估数据等。专业数据涉及各职能部门业务数据,如气象监测数据、海洋水务的潮水位监测数据、地铁运营公司的客流量数据、城市景区或交通枢纽的大客流数据、道路运输数据、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等。专业数据能很好地反映城市运行的安全状况,是城市安全的晴雨表,能有效把脉城市安全状态。但是,这些数据分布于各个专业部门,如何为我们所用?而且这些数据是不是进行模型研究时需要的数据?这需要在大数据管理中形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专业数据的共享是智慧应急的重要基础。
●实时数据掌控城市运行动态
实时数据是指灾害事故发生过程中或城市运行过程中,通过卫星、航空摄影摄像、现场调查评估、手机信号数据、手持终端等方式采集的各种灾害(或风险隐患)实时信息和数据。灾害实时数据能够对受灾状况进行快速评估,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置决策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对于区域性特大灾害(如地震、台风等),人工进入灾区现场调查困难,难以获取区域性的受灾状况等资料,而利用卫星航拍图片数据能有效把握灾害事故的全貌,尤其是根据突发事件前后的卫星图片可以很容易对比分析受灾状况。空中视频数据是通过直升机或无人机直接进入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拍摄,第一时间将受灾的状况传送到管理决策机构,尤其是对灾害实况及其演化和发展趋势能通过视频画面实时传送,有助于快速了解掌握灾情。手持终端数据是指灾害调查人员、信息员、网格化管理人员以及公众在灾害现场获取灾害信息(如图片、视频、文字、声音等信息数据),并通过手持终端通信设备快速传送到指挥系统,为指挥决策提供第一手的数据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根据手机信号、车载GPS信号等信息自动生成的大数据能实时掌握变化的客流量、车流量以及潮汐式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相关部门可以快速了解交通高峰、人流动态变化(如分布状态、去向)等,评估人流、车流密度,从而可以进行大客流预测预警,采取限流管制措施,还可以通过手机信号判断被困或受灾人员的位置、人数,实施应急救援和抢险措施。
●决策数据辅助应急指挥
分析评估数据是在上述海量数据(基础数据、专业监测数据以及实时数据)的基础上,依据相应的分析评估模型,对城市的安全状态进行分析评估而获得各种数据。通过对不同专业数据和基础数据的综合利用分析,相关部门可以快速模拟、评估灾害的危害性、受灾程度、预报预警、救援处置、救灾物资调度等,形成决策数据。例如,根据台风暴雨预测(或实测)强度,结合对象区域的自然地形、基础设施、人口特征等数据,可以分析模拟出对象区域受灾人群、财产损失程度等。分析评估数据为防灾规划、灾害预防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科学决策提供专业支撑。
●智慧应急的核心
智慧应急的核心是分析研判,因为单纯依靠大量数据并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决策。以台风灾害损失评估研究为例,气象部门专业监测数据可以快速预报几天内的台风路径,依据台风路径,我们可以找出与此次台风相似的历史台风的灾害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利用分析评估模型、点位相似法等模拟“相似台风”,从而进行损失情况评估,然后进行决策。这是综合利用各种基础数据、监测数据及实时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最后给出相关应急决策的大数据应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才是真正做到了智慧应急。
智慧应急是在常态应急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集数据信息共享、分析研判支撑为一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建立专业部门间的深度整合、政府社会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机制,通过智能化的模拟分析、快速评估、科学决策手段,将常态下的城市运行管理与紧急状态下城市应急管理相统一,实现城市安全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的管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15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