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费用多少 https://m.39.net/pf/a_4580468.html第一节 创新的含义、特征与作用一、创新的含义创新是指为了更有效地运用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活动过程。1.创新是指用新的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整合组织资源。2.管理过程就是创新过程,管理就是创新。3.创新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4.创新是指新的管理方式、方法的引入。二、创新的特征1.首创性。创新就是解决前人所没有解决的问题,不是模仿、再造,而是在继承中突破旧的思想、模式、框框和方式方法,从而创造新的事物。2.价值性。创新利润,指由于承担风险和进行创新所获得的回报。3.变革性。创新的实质就是改造旧事物,创造新事物。4.动态性。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创新也不例外,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造和革新的过程。5.时间性。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网络技术和Internet的出现,使速度成为十分重要的因素。6.风险性。管理创新风险是指由于对外部环境变化估计不足或无法适应,或对创新过程难以有效控制而造成创新活动失败的可能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风险。三、创新的作用(一)创新是企业改善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二)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三)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四)创新是企业提升素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五)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六)创新可以利用剩余生产能力,产生联动效应。四、创新的过程(一)寻找机会。1.就系统的外部来说,有可能成为创新契机的变化因素(1)技术的变化。(2)人口的变化。(3)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4)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转变。2.就系统内部来说,引发创新的不协调现象(1)生产经营中的“瓶颈”,可能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劳动积极性的发挥,因而始终困扰着企业的管理人员。(2)企业意外的成功和失败,往往可以使企业从原先的思维模式中超脱出来,从而可以成为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源泉。(二)提出构想敏锐地观察到了不协调现象的产生以后,还要透过现象究其原因,并据此分析和预测不协调的未来变化趋势,估计它们可能给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利用机会或将威胁转换为机会,采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畅谈会法等方法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消除不协调、使系统在更高层次实现平衡的创新构想。(三)迅速行动创新的构想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中才能逐渐完善,企业只有迅速地行动才能有效地利用“不协调”提供的机会。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四)坚持不懈构想经过尝试才能成熟,而尝试是有风险的,是不可能“一击中的”的,创新也可能失败。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提高的过程。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我的成功乃是从一路失败中取得的。”第二节 创新的基本内容一、技术创新(一)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是指由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的活动。这里的“技术的新构想”指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的新构想,“技术组合”指将现有技术进行新的组合,“实际应用”是指生产出新产品、提供新的服务,采用新的工艺或对产品、服务、工艺的改进。(二)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1.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即创新的目的是得到新的或者某种改进、改善的产品的创新活动。工艺创新,即设计并采用某种新的加工方法,包括改进和革新原有工艺技术条件。2.企业创新与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主要是指以企业的产品开发、工艺革新、市场开拓,组织及管理变革为内容的创新活动。产业创新,则是某一类技术创新的产业化。3.原理独创型、结构综合型、功能移植型与局部革新型创新(1)原理独创型的技术创新:根据科学研究所发现的科学原理,经过应用科学研究的探索得到的技术原理,创造出全新的技术实体。例如:马·可尼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波原理创造出无线电通信技术。(2)结合综合型的技术创新:把几种科学原理所规定的现有技术重新组合起来,创造出结构形式全新的技术装置、手段和工艺。(3)功能移植型的技术创新:根据自然规律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各种特殊表现,按现有的成熟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功能作用,把它移植推广应用到其他领域中去,扩大技术的功能范围。(4)局部革新型的技术创新:在原有技术主体部分基本原理不变的情况下,对其缺陷不足的部分加以改进,使之不断完善和成熟起来,更加适应人的需要。(三)技术创新战略的模式及选择1.自主创新战略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表现为:(1)技术壁垒优势。(2)垄断优势。(3)专利优势。(4)制定标准。自主创新战略的劣势表现为:(1)开拓成本大。(2)风险高。(3)人员素质要求高。2.模仿创新战略模仿创新的优势表现为:(1)通过学习、模仿技术领先者的经验和长处,可以减少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降低成本水平,减少投资风险。(2)通过学习和分析技术领先者的战略及其得失,寻求更好满足市场需要的技术战略,有可能获得后来居上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模仿创新战略的劣势:(1)由于只是先进技术的跟进者,因此在技术方面只能被动适应,难以进行长远的规划;在市场方面被动跟随市场定位,不利于营销渠道的巩固和发展。(2)模仿创新战略有时会受到进入壁垒的制约而影响实施的效果。3.合作创新战略所谓合作创新,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研究院、所或高等院校合作推动技术创新的创新形式。二、制度创新(一)制度创新的内涵企业的制度创新就是实现企业制度的变革,通过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不断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修正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内部各种要素合理配置,并发挥最大限度的效能。(二)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1.产权制度创新。2.经营制度创新。3.管理制度创新。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激烈与约束相容的原则。(2)竞争性原则。(3)个性化原则。(4)系统性原则。管理制度创新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几乎涉及企业生产、销售、经营、分配的方方面面:(1)制定完善的组织制度,明确权责关系。(2)制定完善的人事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估和人才选拔机制。(3)以市场为先导,建立有效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精神,才能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管理制度创新主要是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创新。企业应当进一步推进经营者的职业化和市场化,不断完善经营者的择优录用、竞争上岗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行年薪制、期权股份制、特殊劳动贡献分红等各种要素分配形式,使经营者既有薪金收益,又有股权收益,形成有效的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应当进一步深化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公平的竞争机制。三、组织创新(一)组织创新的要求(1)组织中以知识流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物流和资金流成为组织结构的主线。(2)组织中要建立智慧集成、跨学科合作研究的环境和超越传统界限的生产、研究开发等系统,打破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内部各部门条块分割的界限。(3)组织中要建立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建成等级制和网络结构相结合的柔性体制。(4)组织的外部关系上,竞争和协作并重,既竞争又合作。(二)组织创新的基本趋势企业组织创新主要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围绕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价值增值能力,进行企业流程再造、划小核算单位,使组织规模小型化;二是努力降低管理层次,加强横向联系,建立虚拟企业和团队组织,使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三是重新调整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调整企业供应链,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三)面向未来组织创新——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如下特征的组织: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交流信息化、组织开放化,员工与管理者关系转为伙伴关系,组织能够不断调整内部结构关系等特征。四、观念创新(一)观念创新的内涵观念创新,是指形成能够比以前更好地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新概念或新构想的活动,它是以前所未有的、能充分反映并满足人们某种物质或情感需要的意念或构想,来创造价值的活动。第三节 企业文化创新一、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特点企业文化经常被定义为“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1.企业文化是作为企业经营的一种副产品而出现的。2.企业文化基本上反映了企业组织的记忆。3.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发挥作用的。4.企业文化是一元的。二、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创新1.企业文化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的手段。2.企业文化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种副产品。3.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记忆型的,而且是学习型的。4.企业文化将在强调主导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同时,允许异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存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nr/15867.html
上一篇文章: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轻工学部20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