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东方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系列讲座——混合式教学发展趋势与设计原理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正是当下各高校重点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向,既涉及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升级,也包含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更包括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为了开阔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思路以及提升教师混合式教学水平。人工智能学院于5月6日组织各教研室骨干教师参加《混合式教学发展趋势与设计原理》讲座,主讲人张晓军博士、熊宏齐教授。
张晓军,博士,高级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领导与教育前沿院院长,英国高等教育学会首席会士(PrincipalFellow)。兼任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
近年来主要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变革领导力研究和培训。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制度与组织变革、教育组织领导力、未来教育(主要在学校的架构、学校如何构建社会生态系统以及教育国际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社会科学的质性研究方法论等。张晓军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制度理论、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和谐管理理论在中国高等教育情境中的交叉与融合,倡导把理论研究运用于社会实践,促进社会进步。
张晓军博士以《数智化时代的教学创新与混合式教学的突破》为主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讲解。
(1)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时代大学教学的根本挑战及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根本问题;
(2)面向未来的教学创新的钻石模型:数字化时代教学创新的五个基本要素;
(3)后疫情时代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混合式教学需要四个突破:重塑目标,活动,内容与考核。
熊宏齐教授,东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研究制定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指标体系》(教高8号)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教高厅3号);主导制定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指南》的建设范式,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实验教学优质创新课程培育项目首席专家,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网评指标体系之课程设计相关指标的制定人。自年起,连续3届获国家级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
熊宏齐教授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教学设计与虚实融合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为主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讲解。
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之教学设计;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与课程思政;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评价指标;
4、虚实融合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混合式教学只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创造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氛围,提供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资源,设计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活动,不必依赖太多的环境和硬件的支撑,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经费,每个老师、每门课程都可以做,也可以做的更好。
文稿
人工智能学院
排版
王杰
图片
人工智能学院
初审
张宇然闫帅
审核教师
曹思雨
出版
人工智能学院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