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四五”是经济发展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将进一步促进电动汽车及充电市场的繁荣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基建”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将迎来发展机遇。本文首先通过统计、分析西部城市某辖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现状,总结出当前存在的五点问题,进而提出六点有效建议:快慢充结合;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智慧平台APP建设;充电设施安全与保险;人才与创新;宣传与引导。以期对西部省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及城市规划布局提供一定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发展现状;规划布局
1引言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关系产业提升、能源安全、绿色发展;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十三五”期间持续大力推进电动汽车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十四五”是经济发展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将进一步促进电动汽车及充电市场的繁荣发展。因此,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基础性的保障。
2现状
就陕西省而言,汽车保有量为.5万辆,至年底,全省在册电动汽车12.27万辆,省内公共充电桩总数约1.7万根,省内公共充电设施主要布局于省会城市,省会城市则主要集中于三环以内区域。“十四五”(-年)期间计划共建设各类充电桩35.54万根。
截止年6月,该西部城市管辖区共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共计90根,其中小区充电桩46根(小区公共享充电桩5根,小区内自有停车位私人充电桩41根),加气站增建充电桩44根;公共充电桩49根,私人充电桩41根;直流快充(伏)46根,交流慢充(伏)44根。该辖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对比如下,见图1-3。
图1西部城市某辖区汽车充电桩各区域占比
图2西部城市某辖区汽车充电桩类型对比
图3西部城市某辖区汽车快慢充数量对比
通过以上数据及图表分析得知,该辖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总量较少,充电场站数量少;小区内公用和私人充电桩数量均不足;区域分布不均,省会城市充电桩数量占比较大,其他市(县)区分布较少;整体发展不平衡;与此同时其可开发投资市场潜力巨大。
3存在的问题
经过前期考察、统计、分析、总结后,发现当前存在如下问题:
(1)政策推动力略显不足。
调研后了解到,相对于省会城市,该市出台的电动汽车推广普及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尤其是地方财政补贴,仍处于依靠中央补贴为主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当地财政状况限制。应创新商业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
(2)私人充电桩建设阻力大。
私人充电桩的建设离不开小区和物业。因早期小区规划建设理念限制,老旧小区配套设施差,停车位较少,容积率偏大,箱变容量仅满足当前需求;新建小区开发商和设计单位超前发展意识淡薄,停车位配建充电桩数量少,有关部门未将新建小区停车位配建充电桩列入竣工验收范围。业主协商小区物业在私人停车位安装充电桩时存在不配合现象,亦或停车位周边无处安置分线箱,或者无预埋电缆等。
(3)充电设施标准不健全。
目前充电设施生产厂家标准不一,不同车企配备不同充电枪,充电接口可共享性差;充电设施在产品安全、性能检测、施工质量、建设验收、运营维护等阶段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4)行业管理不规范。
陕西省内充电设施运营企业数量多达家,涵盖国家电网、特来电、万邦星星等。除此以外有部分企业场站建成后运营管理滞后,造成充电桩安全性和利用率不高,整体服务能力偏低。同时公共充电桩领域还存在充电桩数量少、停车充电费用偏高、油车占位、充电时间长、充电设施破损、日常维护跟不上、充电便捷性偏低、快慢充比例不均等问题。以上情况均需加强行业管理,正确引导运营企业由扩张型向服务型转变。
(5)商业模式单一。
目前充电桩经营主体从企业职能上来看可以分为主机厂、专业化充电桩运营企业。然而当前多数充电桩运营企业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收取充电费、停车费及财政补贴为经济来源。市场拓展深度不足,电力交易及车网互动尚未起步,行业盈利能力较弱。应积极拓展经济效益转化方式,探索多元化商业模式,可开展广告服务、金融服务、数据服务、维修保养等综合模式,提升充电设施行业总体经济效益。
4建议
4.1快慢充结合
从电池安全与对基础设施要求等角度看,慢充(交流充电)相比快充优势更为明显。并不是说慢充越多越好,应是快慢充有序结合,达到结构比例较好。一般建议有专用停车位的小区业主安装慢充,一方面可降低安装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充电时的安全隐患;而专业化充电场站则建议安装快充,一方面可以增加客户充电体验,节约充电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充电频次,缩短投资回收期,加快运营企业资金回流,使盈利最大化。
4.2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
优化布局应坚持“以人为本、车桩相随、适度超前、高效智能”的原则,从规划、市区均衡、城乡结合三方面入手。(1)规划。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当前应按照新基建发展要求,从国家层面加强对充电桩布局规划的顶层设计。应注重充电设施行业发展规划与专项规划相结合。可通过平均增长率法和政策分析法,科学预测未来一定时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以满足电动车充电需求。(2)市区均衡。市区内充电设施的布局应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多建设在住宅小区、办公区、医院、学校、车站、加油站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公共区域,既方便找,也方便用。(3)城乡结合。当前从充电桩布局情况来看,我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其中,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湖北、福建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3.9%[5]。这些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普遍激励政策力度大,资金也能落实到位,但是三四线城市及偏远地区,因财政能力有限,激励政策不足等原因,直接导致充电桩运营企业投资积极性降低,影响新能源汽车推广进程。因此,当前应发挥以点带面,以城市带动周边乡村,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新能源汽车能够“走出去”。
4.3智慧平台APP建设
目前,各省市均在建设自己的智慧车联网平台,不但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车主使用也不方便。该平台融合全国范围内所有充电基础设施,各省市负责充电设施线下具体工作,并录入有关信息。该平台除了具有找桩、用桩、付费等基本功能外,还应与交通、能源、电力等平台互联互通、数据融合、信息共享,向车主提供多方位、立体化的信息服务。
4.4充电设施安全与保险
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在大力推广的同时,其自身安全性也引起人们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yz/1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