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原则 >> 正文 >> 正文

科研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韦立坚ldq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0-8-11

年的中国股市异常波动折射出金融“脱实向虚”的负面现象。如何建立长效应对机制来消除其后续负面影响、恢复股市健康的资金配置和流动性提供作用,是推动股市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近日,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高级金融研究院韦立坚助理教授和天津大学张维、熊熊教授合作的论文“股市流动性踩踏危机的形成机理与应对机制”在国内管理学科顶级学术期刊《管理科学学报》的年第3期发表。该文运用国际上先进的“计算实验方法”,通过多智能体的计算模拟为年股市异常波动中的流动性踩踏现象提供了科学解释和政策建议。该文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强烈反响,并形成政策建议提交相关决策部门。

《管理科学学报》年第20卷第3期

■■■■■

论文发现,股市异常波动中的流动性踩踏危机在本质上是由市场的过度非理性行为、超高融资杠杆、市场交易机制缺陷三者相互作用所引致。其中投资者过度非理性行为是造成异常波动的基础因素,高杠杆融资及其强行平仓的单一风控手段触发了流动性踩踏危机,市场交易制度局限性阻碍了异常波动时的流动性提供意愿。最后,论文提出以优化交易机制为解决流动性踩踏危机的主要抓手,建立紧急做市商制度和用大宗交易系统收购强行平仓头寸等长效应对机制;并指出应继续保持低融资杠杆和维持涨跌幅限制,但是可以适度降低融资的门槛。

该文是第一个分析年股市异常波动的理论模型,其研究始于年4月在中证资本市场运行统计监测中心(中证监测)开展的“融资融券杠杆风险专项研究”课题,在年6月27日获得了实验结果,并年7月9日在中证监测做了专题报告。该文为年8月第13届金融系统工程暨金融风险管理国际会议、年10月第12届中国金融学年会的大会主题报告,在与会学者和业界人士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讨论。并获年第13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第4届应急管理科学家论坛金融风险管理论坛的优秀论文奖。

论文中采用的计算实验金融方法是近十年来被国际学术界(如《Nature》、《Science》期刊)推崇用来研究复杂金融经济系统的新兴科学方法,也是当前金融科技(FinTech)的研究热点之一。

论文摘要

中国股票市场年出现的股市大幅度波动,在金融活动中属于一类由严重流动性缺失而导致的恐慌性踩踏现象,探索其中的机理具有典型的学术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情景-应对”型风险管理思想、利用计算实验生成各种风险“情景”,揭示了高杠杆融资在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和中国市场微观机制作用下引致股市流动性踩踏危机的机理。计算实验的结果刻画了年中国股市流动性危机中连续单边暴跌、流动性缺失大面积传染和危机后持续震荡的三个典型特征。实验表明融资杠杆在投资者的技术分析策略和适应性转换动态资产配置作用下,对市场泡沫的形成与破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引起个股板块联动和流动性缺失传染,最终导致连锁强行平仓,从而引发了流动性踩踏危机;连锁竞价的订单薄撮合机制和涨跌幅限制在股灾中加剧了流动性踩踏危机。据此,本文提出了保持低融资杠杆、引入临时做市商提供紧急流动性、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收购强行平仓头寸等应对措施来缓释流动性踩踏危机的新机制。

韦立坚助理教授简介

Introduction

韦立坚博士自年至今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中山大学高级金融研究院核心成员。年获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金融工程)。年-年曾任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商学院博士后、特聘副研究员和数量金融研究中心成员,系证监会下属中证资本市场统计运行监测中心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访问专家。主要研究兴趣是金融市场微观结构、计算实验金融、金融科技和体系性风险管理,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大数据与计算实验的市场流动性危机研究”。其研究成果发表在领域内权威英文期刊和顶尖中文期刊,例如JournalofEconomicDynamicsandControl,QuantitativeFinance和《管理科学学报》等。详细简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yz/5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