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管理原理 >> 科学管理原理原则 >> 正文 >> 正文

不乱的艺术先管住自己,再去管别人

来源: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2021-4-22
我们常说“境由心造”,一个充满了不确定的环境,扰乱了很多人的心境,自己把自己变得非常焦虑。在职场,人心一乱,就会影响自己的行为,影响自己的绩效。因此,越是在不确定时期,越要提醒自己保持不乱。这是一本慧由心生的书《不乱:极简管理的艺术》刘祯著作者希望通过管理学帮助人们学会管理的艺术,洞见商业的本质,化繁为简,帮助人们从喧闹的世界中安静地做事。如此不乱,才能有所作为华为原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华为管理之道》的作者邓斌在这本书的推荐语中写道:“任正非有一句精辟的话:领导一个组织,是基于人性和基于时空变化所带来的‘无序’的警惕与变革。这与作者刘祯博士的‘不乱’极简管理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自我管理:“印度心经”有的人特别爱说一句话:“你管得着吗?”这句看似非常不起眼的话其实暴露了我们在管理上的软肋。一方面,我们很喜欢去管别人,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太希望被管,甚至不愿被自己管束。可是这个软肋却是有效管理的致命伤,疗伤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学会自我管理。吃饭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赶路一个人应该先管住自己,而不是去管别人,因为当管住自己的时候,自然能够与周遭和谐共处,也就不存在谁管得着谁的问题了,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组织中的上下左右关系,人和组织的内外关系,本质上并不是管理关系,能管住我们自己的只有自己。当我们管好自己的时候,这些关系就会和自己发挥协同效力,就会出现绩效,反之,绩效就不会出现。

有三个饿肚子的人:第一个人说自己克制一下自己,心里不想就不会饿了;第二个人说自己要去别人那里要一点吃的;第三个人也是去要了点吃的,但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吃完马上赶路。今天,不少人对“空性”的理解可能就走向了第一个极端,让自己无欲无求。而也有一些人陷入了第二个极端,也就是我们以为的管理或者工作状态——设计、追逐薪资和奖金,但一些人又仅仅停留在了这个部分并为此不停地追逐;但是,佛学带给自我管理的真正启示是第三个人的做法,这个人知道路在何方,粮草只是自己赶路的干粮——这个人就是“玄奘”。近年来商学院流行走“玄奘之路”,但我们真的走到玄奘的内心深处了吗?

对于一切皆空的人来说,要先“出色”佛学源于印度,传入中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朝时期,《心经》是佛学经典。自我管理的本质是管理好自己的内心世界,但不等于无欲无求,更不等于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借助《心经》的语言,要求我们把自己的“空”和“色”驾驭得更好,用心来创造出更好的境界。《心经》中说“五蕴皆空”。五蕴理论是《心经》中的经典,“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有的人学习国学或者传统文化,学完之后就呈现出一种放空状态,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内心的感觉都很好,但是学完之后就不行动了,更像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或者说是从生活和兴致的角度去学习,这适合一部分生活富足或者陶冶情操的人,但是对于另外一部分需要追求管理绩效的人来说,必须从管理的角度去认知和行动才可以。道理很简单,自己现阶段属于什么样的人,就应该按照这个阶段的要求去学习,不要在身处追求管理绩效的时候,以陶冶情操的心态去学习。当然,也不用在陶冶情操的时候按照追求管理绩效的思路去学习。不论如何,在学习中获得新知和真知,就会有益于自己内心的平静,陶冶情操的人可以安下心来陶冶情操,追求绩效的人则可以安下心来更明确和笃定地为绩效去付出。一些人只看到了“五蕴皆空”,可是忘了另外一句话“空即是色”,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五蕴皆色”,这五蕴其实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并不是“空”的,有自己的色彩。而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实是说内在和外在的关系,外在的行为必须要配合内在的修养,内外兼备,缺一不可。“空”不是完全放空自己,更不是让自己任性,而是要充实自己,让自己丰富多彩,为此,我们可以从五蕴的角度重新定义自己。重新武装自己:五蕴皆在“色”是一个人绽放的色彩,“受”是一个人所经受或者承受的挑战,“想”是一个人的想象力,“行”是一个人的行动力,“识”是个人的认知,是一个人的辨别力或者判断力。绩效其实就是要“出色”。我们要出色,就要能明辨、善行、充满想象,而且敢于承受责任、痛苦、失败,只有这样,才能绽放出个人的色彩。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花花世界当中,有的人不能明辨、不做善行、不解放思想、不承受磨难,会长成一种模样;而有的人明辨笃行、敢想敢做,又会长成另外一番模样。这就是大千世界,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环境,也正是《心经》所传达出的“境由心造”的意义。我们拥有怎样的内心呢?最后,不要忘了“蕴”字的含义,蕴是合在一起的意思,所谓“五蕴”,实际上是说这五样东西必须要合在一起,缺一不可。所以,一个人也不能有头脑但是不行动,不能只崇尚成功但是不能承受失败,这样就是“空”有头脑,就是“空”有学识。要真正管理自己,就要学会管理自己的全部,五蕴之间就会产生化学反应,五蕴之间相得益彰、彼此协同,才会真正拥有“五蕴”和管理绩效。尽管佛学中涉及放下,涉及放空,但千万别着急放下,着急放空,先得到和修炼自己的“五蕴”,再放空也来得及。对于管理者和正在养家糊口的人来说,一定要从管理的角度来认知“五蕴皆空”。五蕴不是“皆空”而是“皆在”,并且五蕴要样样出色,从而做到“五蕴皆色”,这时再想想“色即是空”,才是真正的“五蕴皆空”。只有经过这一路“出色”的修炼,才能“放空”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什么是“五蕴皆空”。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不也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吗?——摘自《不乱:极简管理的艺术》新书发布会现场,本书作者刘祯与吴冠军对谈越是在不确定的时期越是提醒自己,保持不乱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管理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那么什么是管理呢?我们知道,管理指的是有效的管理,它是现代文明发展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它也是成为一切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作者刘桢,是一位管理学博士,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有着丰富的管理学教学经验,作者将理论与实际紧紧结合,在管理经典和学科发展的认识和探索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管理艺术的学科之门。此书从文明背后的管理秩序、国民财富的真正起源、让一切成为最好的安排这三个方面层层递进,为我们铺展开管理学的基本形态。越是在不确定的时期,越是提醒自己,保持不乱,不乱,将是动荡环境中的稀缺竞争力。——《不乱:极简管理的艺术》系统的管理学,让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可以保持“不乱”,而“不乱”的前提和基础则正是专注客户、聚焦战略、提升效率和取得增长。以历史视角打开管理学之门。作者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出发,带领我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追溯管理的起源。聚焦四大文明古国,从“中国兵法”、“埃及金字塔”、“巴比伦法典”、“印度心经”中我们看到有关管理的源头,这些都是现代管理学的坚实的基础和深沉的底蕴、管理学理论的演变历程与精髓。作者结合现代企业的经典事例,如:沃尔顿开创沃尔玛、福特汽车公司推出“T型车”、通用汽车推出事业部等,为我们介绍了管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以及他们的相关理论及其深层含义,其中包括《君主论》的作者尼科洛?马基雅维斯、《国富论》的作者、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开创管理学的弗雷德里克?泰勒、《经济发展理论》的作者、创新经济学之父约瑟夫?熊彼特、现代管理学奠基人彼得?德鲁克等。作者化繁为简,把握理论的本质,在复杂的管理体系中,为我们抽丝剥茧,提炼出管理理论的要点,让理论更有实践性、更具指导性。《不乱:极简管理的艺术》是作者为我们提供的穿越管理历史的极简答案,更是通向美好未来的一把钥匙。我们要在这把钥匙的指引下,明辨、善行、充满想象,敢于承受责任、痛苦、失败,只有这样才能绽放出一个人的色彩。管理,就是我们自我改善的方法论。实践管理,我们将学会自律、学会敢于担当、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更学会感恩,我们将成为全新的自己,一切也都将会是最好的安排。《不乱:极简管理的艺术》刘祯著文汇出版社

和工作谈一场理性的“恋爱”,《不乱:极简管理的艺术》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极简管理史,从四大文明开始到现代管理,梳理了西方管理大师理论并进行现代案例分析。作者刘祯综合渗透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四大学科,化繁为简,创作成书。

文汇出版社官方自营店《不乱:极简管理的艺术》扫描识别下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yz/8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