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封闭管理下,他们仍在实验室里分秒必争
大科学计划不停歇,坚守张江平台感恩有你
实验室里,他们推进项目
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
保障团队所需数据的源源不断
实验室外,他们互相鼓励
共同支持把闭环生活过得充实精彩
目前,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内
人类表型组上海市级重大专项
仍一刻不停地在运转
研究院20位师生常驻张江平台,坚守岗位
保障实验室及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此外,在张江高科苑生活园区、江湾校区“泡泡”内
59位研究院师生坚决贯彻校院两级准封闭管理的种种安排
坚持做到疫情防控“不掉链”和教研主业“不断线”
(一)
“越是疫情也越是感觉到肩头的责任,希望扎实推进人类表型组的计划,能够发现重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药物靶标,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的创新策源地。”准封闭管理以来,研究院副院长昌军一直带班住在学校,组织协调各项实验的运行。他所在的课题团队之前发现新的靶点可以治疗脑水肿,新药开发的前期工作正在推进中,每天晚上的视频在线研讨已成为团队的必修课:“最近我们正在做这个新药的CMC研究,就是临床前的化学样本的制备,以及它的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所以这块时间也非常紧,推进还是比较顺利。前期也是基于专门做了一个高原人群的相关的表型方面的一个研究,然后比较早的发现了这个靶点。”研究院副院长丁琛自己所在的小区一解封,在符合学校规定的条件后立刻申请进入张江平台,加紧组织开展各项科研"冲刺"。他说,研究院牵头承担的上海市首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一期)”,已在张江建成全球首个跨尺度、多维度人类表型组精密测量中心,着力绘制破解健康密码的“导航图”。“越是疫情也越是感觉到肩头的责任,希望扎实推进人类表型组的计划,能够发现重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药物靶标,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的创新策源地。”(二)“科研道路上分秒必争,和实验室的老师、同学们在一起,不会感觉孤单”关机、清洗、抽真空、校准、上样、更换液相……在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分子表型蛋白平台实验室内,级博士生谭素北正在为仪器做清洗维护,性能每日一检,清洗每两周一次,这是科研项目背后,为保证实验数据精确度的仪器运营管理日常。“我在给一台仪器做清洗维护,把主要的一些零部件拆下来,冲洗干净以后用氮气吹干,再装回去。”谭素北说道。实验室在一楼,他住在二楼的办公室,为保证仪器24小时运行,除了白天每隔一小时的巡查,每天临睡前也要再下来看一看。“因为现在人手少,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看这个平台,最让人觉得欣慰的是我们可以一直维持它正常的运转。”“我们的科研任务是研究健康人群与各类重大疾病人群的蛋白质组学,发掘潜在的生物分子标志物,用于疾病诊断筛查、治疗指导与药物开发,这离不开设备的精密保障和数据产出。”作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也是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员之一,他选择在校园准封闭管理期间留守实验室。“科研道路上分秒必争,和实验室的老师、同学们在一起,不会感觉孤单。”谭素北说。(三)“我们每一名研究者都是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一个小环节,守好自己的岗位出一份力,将来为精准医学作出自己的贡献。”分子表型代谢组科研助理陈龙龙则守着实验室里的26台仪器。前处理样品,上机采集代谢物浓度数据,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供校外同事分析处理……准封闭管理以来,他已完成了近个血浆样品的前处理。“几千个代谢表型中,可能某一些代谢表型与其他表型有关联。”陈龙龙说:“我们每一名研究者都是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一个小环节,守好自己的岗位出一份力,将来为精准医学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保障实验室十余名留守师生的日常生活,陈龙龙和谭素北还主动承担了值守期间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3月13日中午,在研究院统筹下,他们详细讨论安排了留守期间的各类事项,分区块负责实验室日常巡查,将原用于志愿者睡眠表型检测的睡眠室开辟为寝室,各处收集备用折叠床,加急购买一批睡袋和瑜伽垫,每日消杀住宿地点……就这样,实验室的“临时小窝”搭建起来了。(四)“不论何时,只要有需要,我随时都能站出来配合和参与相关的工作。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所有的困难。”“明早核酸检测,9:00开始,二期有短驳车……,“盒饭已经到了,各位老师记得去前台拿……”、“我们把苹果和橘子平均分好了,各位老师可以来取了……”这些不停歇的叮嘱和操心构成了分子表型代谢组平台博士后黄庆霞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疫情期间,除了日常的科研工作外,她还承担了教师公寓楼老师和家属们的后勤保障工作,及时为教师及家属们通知疫情防控相关内容、统计并上报核酸检测结果等。学校疫情准封闭管理期间,黄庆霞要坐校车往返于张江行政楼与药学院之间,为了维护各平台,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她每天早晚在30套仪器之间来回穿梭。“我们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发展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与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代谢应答规律,探索潜在的分子生物标志物,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筛查等提供理论基础,所以每日对仪器的维护也是我们常规性的工作,要确保每一台仪器都能正常运转。”黄庆霞说。“作为预防医学专业出身的我,我的同学大多医院工作,一直奋斗在前线。所以不论何时,只要有需要,我随时都能站出来配合和参与相关的工作。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所有的困难。”疫情期间奋勇担当,大科学计划感恩有你!让我们向所有在准封闭管理就坚守在校园里的各位老师致敬!左下角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shijiec.com/ylzz/13581.html